劉利雙
(河北省任丘市明珠幼兒園,河北 任丘 062550)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作為幼兒啟蒙者的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需要,采用幼兒易于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進行引導,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兒教育工作所采取的策略不能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背景,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與之相配套。本文結合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現階段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進一步促進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時間管理,將時間更多地用于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師幼互動和相關活動上,盡量減少用于課堂管理和維持秩序的時間,以實現教學時間的最大化。
教學語言直接關系幼兒對于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師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和邏輯性,做到表達清晰、語言概要、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要以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幼兒注意力,喚起其求知的熱情,形成教學語言藝術性和教學內容教育性的有機整合。
教學本就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幼師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交流、溝通和共同發展。教學方式不僅要充分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且要確保幼兒有效參與其中,以此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廣泛的信息交流。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幼兒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去體驗、探索和感悟,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在幼兒滿懷激情的投入中實現高效教學。
教學內容的選擇恰當與否直接關系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否。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受到地方特色、社會文化、幼兒年齡、心智發展和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將其與幼兒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在體現教育價值的同時,還要突出內容的趣味性與真實性,保證兒童在身體、智力、情感、認知等多方面全面進步。特別是在教學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要因地制宜地在幼兒所在地選擇內容豐富、教育意義大且適合學前幼兒年齡特征的教材,以確保這些教材能充分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支持幼兒的自主活動和探索,使之獲得直接經驗和愉快體驗。教師也可指導幼兒動手制作一些教學材料,在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同時,引導其觀察客觀事物的變化過程,通過自主探索理解科學的奧秘,從而培養其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獲得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愛生活、愛科學的美好情感。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直接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成長,影響中華民族的振興。尤其是對于幼兒階段的教育來說,這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民族發展的基石,如果沒有良好的師資力量,高水平的幼兒教育就無從談起。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通過工作環境、待遇等方面的傾斜,加強增長具有更專業的業務知識,更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要對現有師資隊伍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幼兒教育機構要給教師創造更多機會,讓他們接受更好的繼續教育或者專業性更強的培訓,以快速提高自身素質。
幼兒生活在一個開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時代,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豐富多彩,讓學生接觸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建筑、民風民俗、影視動畫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開闊學生的視野;在風格技法上,應接受傳統和現代的各種流派,可運用毛筆、水彩筆、油畫筆、刻刀,甚至計算機等各種可接受手段,使學生形成一種開放的意識,塑造開放人格。所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造性的發展,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指引。
要指導幼兒,首先要了解幼兒,要了解幼兒,就要進行觀察。教師進行觀察的目的,是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并進行分析,向幼兒提出有效建議,幫助幼兒發揮創造,實現設想,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幼兒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進行記錄。
教師要明確活動目標,對不同幼兒給予具體指導,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要有重點地指導個別幼兒,促進幼兒的創造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對探究中出現失誤的幼兒,教師要引導其探索最佳方法,對水平較高的幼兒,要提高要求,在探究新材料時,指導幼兒有新發現,玩舊材料的幼兒要鼓勵其玩出新花樣。另外,要注意調控偏區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指導時方法也可多種多樣:教師可用設問的方式進行指導;可以讓幼兒擺弄實物進行指導;可以利用提示性語言對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可以通過情緒感染進行指導;也可以以幼兒玩伴身份直接進行指導;可以利用體勢暗示進行指導,等等。
評價是對一次教學活動的最終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筆者提倡科學評價機制是教師、幼兒與家長三方參與的多主體評價。經過一天的教學,教師通過記錄幼兒的實際表現進行終結性評價,對于自身教與幼兒學進行肯定,并進行教學反思,提出完善教學的措施,優化教學效果;幼兒根據自身表現,提出對自己滿意的地方,以增強自信心和肯定自我價值,而對于不足之處則要盡力改善,逐漸完善自己;家長雖不直接參與課堂教學,但是對于教師教與幼兒學有評價的權利,家長與教師應密切聯系,關注幼兒的發展與成長,積極與教師配合,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有效,并根據幼兒在家的日常表現給予評價,為幼兒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