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友情
(遵義市新蒲新區第二幼兒園,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有效推行,教育部尤為重視幼兒啟蒙教育。如何根據當前幼兒教育現狀與教學要求,科學的設計幼兒課程,發揮幼兒主動性,成為從事幼兒教育人員不斷研究的課題。
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已然成為時下教育的核心。可塑性強、思維活躍是幼兒的一大特性。如果有效利用生活、游戲展開教學,并科學融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定會為幼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思維是人們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必備能力。雖然幼兒也在不斷的成長與進步,但由于幼兒經驗與知識積累尚少,并不能向成年人一樣,通過自身的社會經驗與知識,用理性的思維去判別事情,獲取有用的信息。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中以“生活游戲為本”開展,通過科學的列舉幼兒生活所見事例,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對幼兒的社會價值觀進行啟蒙教育,能使幼兒在游戲中,逐漸認知并理清識到各事物之間的關聯,辨析是非,進而幫助幼兒正確認知社會。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而游戲恰能促使幼兒多聽、多看、多想,拓寬幼兒思維,豐富幼兒語言情感。譬如:成語、詞語接龍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積極運轉自己的大腦,相互交流,踴躍發言,進而使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實現自身語言技能的有效提升。
幼兒正處于身體機能發育的關鍵階段,以“生活游戲為本”展開課程設計,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幼師通過科學設計教學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積極鼓勵幼兒保持專注、平和的心態,相互探討、交流,以健康、文明的心態進行學習,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向著健康發展。
就事實來看,較多的幼兒園在課程設計方面,與幼兒的實際需求不相符,名義上是為了幼兒發展設計課程,但未有效凸顯幼兒主體位置,造成課程與幼兒認知、理解方面存有一定的沖突,教學效果不理想。
由于幼兒的身心特性,幼兒只關心用自己的方式接觸和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譬如:在講述《多嘴的八哥》故事時,幼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反思,預使幼兒明白:“多嘴是不禮貌的,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的道理,但部分幼兒仍舊會對被拋棄的八哥產生同情、可憐之情。但由于幼師未能根據幼兒身心特性,科學的融入生活、游戲化活動,課程設置且偏向小學教育,容易扼殺幼兒的天性,剝奪幼兒的歡樂,不利于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
以“生活游戲為本”設計課程,必須具有明確的目標。譬如:課材內容的背景、生活化設置的注意事項、游戲化教學的注意要點等,且活動應凸顯主題。主題可以融合多種課程因素,并緊緊圍繞幼兒主體,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貼合幼兒實際需求。課程的設置還應體現綜合性,可將觀察、游戲、勞動等教學手段相互配合,力求將能力、認知、情感等相統一,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1.觀察幼兒生活,及時與其溝通,選擇幼兒喜歡的內容設置課程
幼兒的興趣愛好通常會自然的流露于幼兒的日常各個生活 環節中,因此,幼師應密切觀察幼兒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實時捕捉幼兒的興趣。在以為往的課程教學中,幼兒通常被動的進行認知學習,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與學習興趣的培養。為有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幼師應幼兒特點及興趣愛好,科學的設計課程內容,并隨機擴展成學科教學內容,以使幼兒主動投入到學習中。譬如:在“趕小豬”的趣味游戲中,幼師可為幼兒提供三棱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物體,引導幼兒自主感知各物體的特性,并詢問幼兒:哪一種“小豬”會跑的最快?幼兒通過自主的思考,反復的嘗試、比較,紛紛認為“球體小豬”跑的最快。
2.映射生活整體性,注重學科與其他領域的融合
生活是集合自然、社會、交際等“整個的”方式呈現于幼兒面洽,因此,幼兒的教育理應是整體性的教育,不宜過多的進行分化。所以,幼兒園課程內容應映射生活整體性,注重學科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使幼兒整體而全面的感知生活,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知識,收獲經驗。
綜上所述,生活、游戲與教學內容本無界限。幼兒園的課程不單單是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還應通過教學內容,科學的融入游戲,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