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西亞斯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戰略的實施,全球化信息化建設的腳步更是提速邁進,隨之而來的各種思想文化碰撞與交織,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站在時代與國家發展的高度,加強高校文化建設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深遠的意義。高校文化豐富多彩,從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促進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育人之基、育人之金,如何突破傳統思政教育模式、開創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全面開花的新局面,是當今國家培養人才強國戰略大德育下應該思考的問題。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迫切需要改革創新。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加強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至此,高校思政教育開啟新元年,從單一思政課擴展至所有課程,上海市率先提出“三位一體“教育體系,將思政教育覆蓋至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和專業教育課,專業課程的思政創新探索愈加受到重視,此后以上海領航,逐步擴展至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呈現出勃勃生機之勢。相較于思政課程的顯性教育,專業課和通識課中蘊含的隱形思政內容通過深度挖掘更能發揮出巨大的教育功效。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背景下,我們應理清思路,解決好立什么樣的德,樹什么樣的人,誰來立,怎么立的問題。誠然,“德”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特別是專業課教師應轉變觀念,育人并不只是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的職責,是全體教師的職責,專業課在所有類型課程中所占的比重決定了對大學生思想言行成長影響最大的恰恰是專業課教師,教師做課程思政工作本就是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側面。教師作為教育工作制定的主體,通過了解參與課程建設和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的教學和教育思想的轉變,就會從中得到“獲得感”,從“任務型”到自覺性意識的轉變。只有抓住明確這些關鍵問題,我們才能有的放矢。
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鄭州西亞斯學院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以建筑設計主干課為中心,通過設計原理方法貫入學生建筑單體和群體項目設計過程訓練,前期實地參觀與工程現場考察使學生充分感受國家變化與發展成就、設計過程凝結團隊合作精神和安全規范責任、最終模擬評圖考查學生在面對企業和公眾利益沖突等道德困境時能否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其自身專業特色密切對接國家社會熱點、國家工程建設等建立宏觀視野大局,國家戰略意識,工學類科目的創新思政融入的優勢在于專業本身即側重實踐,在建筑學專業常規教學過程(考察-參與設計-反思)就可實現價值觀生成和促進內化的心理學途徑,憑借學生行為鍛煉達到情感體驗。
課堂教學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主戰場,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工學類專業教師應作先行設計,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反饋等方面巧妙升華思政效用,將價值塑造、思政教育和專業技能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中產生共鳴,讓理性知識的傳授更有溫度。
大學培養的基本單位是專業,首要制定專業目標,通過課程來實現課程目標和培養目標,一般世界性普遍選用行為取向目標(即布魯姆目標:認知、情感、技能),但往往專業教師尤其是很多理工科方向的教師因為專業的理性傾向認識不到情感目標的重要性,甚至往往完全忽視情感目標,課程的情感目標才是恰恰回歸到了課程本質即價值引領。在本科階段所有專業的教學目標中,專業目標、課程目標等千差萬別,唯有情感目標才更具有共識性,即都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一致,目標是概括性的凝練,內容是具體的方案,教案設計能較好反映學科發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有效服務于課程目標和畢業要求。教學中要開展正面、積極疏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善惡,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具備道德評價能力。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堅持從社會實踐中挖掘德育元素,從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中尋找,從社會實踐出發來解釋理論的形成,用科學理論來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學設計要從縱向歷史與橫向現實出發,通過中國特色與國際的比較、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比較,使德育元素既源于歷史又基于現實,既傳承歷史又與時俱進。
內容與方法相輔相依,內容承前啟后,循序漸進,教師在內容講授時講究邏輯性,安插興趣點,注重啟發性,力求形象性,能有效調動學生思維和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應變能力強;教學互動與教學時間安排合理,拓展課堂的情感聯系空間維度,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整合進行教與學的改革創新,推動學習方式變革,關注學生學習成效,關注學生思政教育。
在課程提綱、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等教學環節融合課程思政元素之外,也不能忽視效果評價這一階段對價值引領的成效檢驗。在每節課堂、學期期中和期末分時段分程度設置“價值引領”或者“育德功能”指標觀測點,建立并完善課程思政育人評價體系,以檢驗受教育者是否達到教育目標,形成良性可持續的思政育人循環體系,工學類建筑學專業打造的創新思政教學途徑,將學生關注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國家長足發展緊緊相依,幫助理工科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未來的職業道路和學術道路上更加堅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更加積極致力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下的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本質上是用德育的學科思維,開發出專業課程傳統教授思維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轉化為學生便于理解的生動的教學載體,做到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