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目標價值導向的一致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人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展開了一系列的重要論斷,其中在全社會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具有著時代價值的主題引導。同樣,在高等教育教育不斷改革和發展中,教育主題應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礎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者之間的滲透互補形成強大的合力,有利于貫徹實施“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和任務。簡而言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以及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和重要內容,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作為大學生認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二者之間勢必會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高職院校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打好做實核心價值觀理論基礎,才能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體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組成而言,都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價值導向,從國家層面而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有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承擔起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社會層面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個人層面而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對于大學生的個人素養和高尚品格的培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家會館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著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而有些高職院校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程度不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解讀能力不足,對相應的主題教育宣傳不足,甚至僅僅是停留在標語或者是口上,致使學生對于核心價值觀的不能夠形成本質上的理解,從而導致學生對于核心價值觀理論學習認知不足。同時,在“互聯網+”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獲取信息和認知世界的渠道呈現出多樣化,尤其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媒體發布的信息良莠不齊,部分內容傳播的價值觀不符合黨和國家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難免會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在學生群體之間,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些信息勢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環境,形成濃厚的思政教育氛圍,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認知雙向結合,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內化到高校學生的思想中和行為中來。
在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正在由一元為主導向多元并存,既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和學習呈現出多元化需求。而在有些高職院思政教育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學形式仍然相對單一,傳統的教學形式限制了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程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授課模式,課堂上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在教學內容上,思政教師教學內容選擇對于學生沒有吸引力,不能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缺乏與時代發展的關聯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與現實生活脫節的問題嚴重,不能夠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活動。
另外,由于高職院校側重于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往往會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向優質學科和特色學科傾斜,而往往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隊伍弱化,甚至思政教師存在著“兼職”現象,教學條件和教學團隊建設不足,進一步弱化了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進而導致思政教育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理念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重思想的引領,強化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發揮導向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對于主流價值觀和多元價值取向的聯系,充分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有效甄別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感。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我的理論素養,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覺悟,能夠與時代同步伐,提升自我的意識形態,將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編入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指導學生對思政教育以及核心價值觀理論形成系統化的科學認知。同時,要積極建構兩者之間滲透橋梁,汲取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吸引力,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更具有親和力和影響力。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滿天星斗”也要“多元一體”,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豐富教學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教學任務,注重課堂建設,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認知的互動結合。具體而言,教師要注重提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在思政教育課程中融入“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掘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核心價值理念的學習并貫徹到自己的行為活動中。當然,也可以在思政課程教學中通過開展主題班課的形式,圍繞“我和我的祖國”“中國夢”“誠信是金”等主題開展討論,把時事政治與日程生活聯系一起,引導學生對于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以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教育中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當然,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核心價值觀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方式,這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后,其引領作用的發揮主要通過校園文化的價值熏陶和行為形塑功能來實現。”為此,學校應注重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打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優秀的民族精神、優良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生態,以促使學生在外部文化氛圍的影響的過程中內化自身思想和行為。另外,校園文化建設也可以通過搭建網絡宣傳平臺進行通信,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空間,在平臺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在平臺上信息內容的發布。同時,要注重打造豐富的校園主題活動,開展一些“學術沙龍”“志愿服務”“社團互動”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和黨員的積極作用,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
黨的十九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入和滲透,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來,注重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打造豐富多彩的實際活動,使得學生課堂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認知相結合,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實現人生真正價值,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