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5)
在我國,公共事業企業長期以來受到自身工作模式以及傳統管理方式的影響,在經濟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公共事業企業的發展。公共事業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機構,開展的是公共事業工作,經營管理中受到政府工作模式的影響,企業經營者對于自身經濟管理要求不高,導致企業經濟管理極為混亂,沒有完善的管理體制來約束,更談不上對經濟管理進行監督考核,這種現象使公共事業企業發展受到限制。
公共事業企業所經營的范圍是針對政策部門規劃的一些公共事業及公益性活動,政府部門對于這些企業會有相關優惠扶持政策,有的地方還會有政府補助,由于公共事業企業行業性質與其他企業不同,管理者對于經濟效益的盈虧關注度不高,經營管理意識不強,這就導致公共事業企業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不足,缺乏規范系統的經濟管理意識,不利于企業發展。
一方面,公共事業企業因為會得到政府的優惠扶持,所以在經營活動中普遍缺乏對風險的預見性,在企業資金使用管理上,沒有嚴格的內控制度,資金使用缺乏計劃性,極易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經營活動無法進行的局面,導致企業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政府對于公共事業建設逐年增加,公共事業企業的數量也在逐年遞增,這種現象使公共事業企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風險預警與內控制度,很難應對各種挑戰,對經營管理工作造成影響。
公共事業企業經濟管理需要完整的經濟管理制度來約束,梳理經濟活動的條理性,有利于經濟管理更為規范化、合理化,完善公共事業企業經濟管理制度是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需要搜集的信息較以往更為快捷,信息技術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化技術為公共事業企業了解市場環境、預估風險等提供了平臺,公共事業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時,要不斷創新信息化技術管理模式,將信息化技術更好地應用于企業日常管理中,促進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公共事業企業要加強經濟管理意識,制定出規范系統的經濟管理流程,并建立企業經濟管理目標,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沿著管理目標執行,有利于促進公共事業企業的健康發展。公共事業企業的服務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通過完成公共設施建設等這些經濟活動來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企業要以政府的發展規劃為前提,結合自身發展目標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計劃,嚴格按照經營計劃執行,并加強企業經濟管理力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政府部門在公共事業的建設上加大了力度,人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同時,也為公共事業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公共事業企業的數量出現增長趨勢,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公共事業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更為嚴竣。面對此類現象,公共事業企業要從兩方面來入手:一方面,公共事業企業管理人員要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找出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根據自身存在的風險類型,制定出對應的預防方案;另一方面,公共事業企業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在企業內部成立經濟管理監督部門,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例如:企業預算管理、經營管理、成果分析等,通過數據分析與比對,找出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時做出補救,讓風險防患于未然。
公共事業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需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思想,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中,創建數據驅動決策的經營機制,運用信息化平臺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一系列數據進行歸集整理,諸如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同行業各企業間的競爭情況、企業經營活動中所隱藏的風險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找出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數據中所隱藏的信息為經營者提供決策依據,有助于經營者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
受到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公共事業企業正逐漸向市場化經營模式發展,對于公共事業企業來說,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企業最為關注的話題。完善經濟管理制度,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強經濟管理意識,制定科學合理經營計劃、強化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改變傳統經營思想,創建數據驅動決策機制,這些都是公共事業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發展的解決措施,企業要正確對待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創新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為企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