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林業草原站,青海 久治 814400)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經濟生產規模的不斷擴是黃土高原地區,大,人們對自然環境資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但目前我國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氣候干旱,地形破碎,造林成活率低,種草保存率低。這不僅影響到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也對我國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推進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使我們林草工作人員對做好林草工作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在闡述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工作和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林、種草措施在水土保持防洪減災中的作用,并對如何做好水土保持林草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所謂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是與群眾密切配合,防止水土流失。這項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多學科、多部門,具有較強的地域性,需要群眾參與。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生物措施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而且可以提高植被覆蓋率,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林草措施作為生物措施也被廣泛應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又稱植物措施,它是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在水蝕、風蝕等地區營造的天然林、水土保持林、農田防護林、固沙林、經濟林等。
水土保持林主要是通過造林、封山育林,達到涵養水土、固沙的目的。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可以保護地表,減少地表徑流和泥沙流失。樹冠可以保護地表免受雨滴的直接擊濺,避免土壤表面的破壞。同時樹冠還可以截留降雨。截留的降水中,一小部分被蒸發到大氣中之外,其余部分緩慢滴落或者通過樹干流下滲透,改變了雨水降落方式和降雨的二次分布。凋落物能在林地表面形成一層軟透水層,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水性,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表面還可形成苔蘚和地衣,能有效地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水流速度和凋落物。其次,可以改善土壤和土壤肥力。樹木凋落物經分解后,會變成腐殖質并返回土壤,從而改變森林土壤的結構,形成較好的土壤。樹根還可以使土壤網狀,使土壤疏松。一些豆類植物還可以產生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改善土壤。
草地發育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在某些方面與水土保持林相似。種植草及草地植被能夠有效減少徑流、減少泥沙的流失量。此外,草本植物還可以改善土壤。例如,通過對種植3 年的牧草地的調查,我們發現該地塊的水穩性團聚體高于普通草地。此外,通過種牧草地還可以獲得一定的飼料和肥料,促進農林牧業和副業的共同發展。
(1)林木對于雨洪水具有顯著的攔截作用。森林對洪水的攔截主要是通過蓄水來實現的。其枯落物層具有較大的孔隙率和保水性,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可以減緩和吸收徑流,有效地減少徑流量。此外,森林土壤有機質豐富,團聚體結構良好,能吸收大部分徑流,比一般土地大很多,蓄水量也大,能促進雨水入滲,防止地表徑流流失。(2)森林防止土壤侵蝕和山體滑坡的作用較大。森林具有較強的根系,能夠網絡巨大的土體,使土地具有一定的抗沖刷和抗剪切能力,防止雨水的侵蝕,從而有效防止土壤流失。(3)森林具有明顯的防風作用。由于樹冠的機械阻力和樹枝與樹葉之間的摩擦,可以降低氣流能量,從而有效地降低風速,對人、畜、屋、作物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黃土高原的防風固沙也有一定的作用。
林草措施涉及多學科。比如種植樹木要充分結合土壤特性和樹種的生活習性。植樹時,要通過科學的種植方法和合理的設計思路,引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實施。同時,要根據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優缺點,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設計,切實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在實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結合各地水文、地質、土壤、氣候等方面的特點,并盡量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水土條件的當地植物種來種植樹木和植被,從而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林草措施也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涉及到財政、環保、農林、水利、國土資源、建設、經貿等地方部門參與。只有協調好各方關系,密切配合,才能把林草保護工程建設好、發揮好作用。
通常,人們對防洪減災的工程、堤防、加固等物理措施比較重視。都忽視了林草措施在防洪減災和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也要做好群眾的宣傳工作。一方面要宣傳林草措施的重要性,讓群眾參與林草措施建設。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增強群眾對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積極參與。
綜上所述,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防洪減災中也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應該說,樹和草需要一起使用,兩者都有各自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輕視林草措施的認識和做法,在重視工程措施的同時重視林草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