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浙江 溫州 325000)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教學中,實驗教學是教學的基礎也是重點,化學實驗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明白化學理論知識的由來,通過應用實驗教學,激發出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學科學習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實驗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在傳統的化學實驗當中,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刻板落后,而且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多教師為了安全起見,盡快完成教學,在實驗過程當中過于謹慎,不允許學生上手操作,而是采用口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輸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化學課堂的絕對安全,但是對學生化學實驗參與性及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限制了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沿用舊的實驗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無法滿足新課改背景下的化學實驗課堂。部分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操作實驗,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實驗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有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不再需要進行完全的知識傳授。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化學實驗,讓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趣味性化學實驗當中,利用實驗的趣味性,營造寬松的實驗氛圍,加強化學知識的教學,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課堂學習當中。
例如,教師在教授“金屬鈉的性質”這節課的化學知識內容時,可以利用“水能生火”這個實驗作為情境引入,即在酒精燈的燈芯上事先放置一小塊鈉,用膠頭滴管往燈芯上滴水點燃酒精燈的實驗。這個實驗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水平時都是用來滅火的,今天怎么能夠生火,點燃學生對金屬鈉的性質學習興趣。再接著通過觀察鈉與水的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鈉與水反應的本質,并自然地得出鈉著火了不能用水滅火的現實問題。
將現代教學技術整合到化學實驗教學當中,可以更好地解決化學實驗教學當中的諸多問題,包括面對現實教學當中不方便開展、現象不夠直觀或者不方便定量分析的化學實驗,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能夠使實驗現象更加直觀,能夠強化實驗教學的效果。比如在進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一課的實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PH、溫度、壓強等傳感器,同時選擇合適的化學反應如有氣體產生的化學反應。在實驗的過程中將不同溫度下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在屏幕上顯示,讓學生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得出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的結論,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內容。
化學實驗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應該要突破課堂的限制,到社會當中、到大自然當中進行化學實驗實踐,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在化學實驗當中進行化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工具性和實用性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學“萃取”、“分液”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比如學校附近的化工廠,采集污水到實驗室中作為實驗的樣品,讓學生對自己所采取的樣品進行實驗,對其進行萃取,提取出有害物質,并分析這些有害物質的來源,并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和危害。讓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凸顯出了化學知識的工具性和實用性。
結語:高中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殊學科。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老師要提高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實驗來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踐來幫助學生將化學知識點更好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