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第十八中學,山東 淄博 255000)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學生學習相對比較困難,而且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數學知識的難度也在不斷地加強,也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越來越困難,這樣不但會影響學困生數學的學習效率,同時還會影響這些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最終影響力整個高中數學課程的課堂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習困難學生轉優情況,明確這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采取措施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變,減少學習困難學生的數量
(一)學生因素。一是缺乏學習動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沒有興趣。當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時,學生才會積極的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討。而學困生通常是對高中數學所學知識不感興趣的,因此,他們不能集中精力學習,經常在數學課上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但是,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他們又不得不學習,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便讓高中學生失去了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弱化了學習數學的動機。一些高中學生在數學考試失利后,他們甚至害怕數學學習,會盡一切可能減少學習數學的時間,越不學習,學習能力越弱,最終導致了數學成績不斷下降的后果;二是學習方法不當。在高中學生里,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進行學習,但是學習成績仍然非常不理想,這主要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好所導致的;三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積累知識量不足。高中數學知識是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連續性。但是很多學習困難的學生明顯缺乏知識積累,他們沒有把舊知識掌握扎實,然后就去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這就導致,高中學生在數學題的時候,無法從知識庫中找到相應的背景知識,無法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整合。
(二)教師因素。學生在進入高中數學學習后,很出現很多不能適應的情況,但是,就目前高中學生數學學困生恐懼數學、厭惡數學的情況,是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考慮問題的重中之重。但有些教學方法并不合理,只是通過“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數學學習枯燥乏味,而且越來越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越來越低,最重要的是,的伴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數學學習將來還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同時,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并沒有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這也是導致學困生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很多高中數學教師的教育思想還相對比較傳統,認為教學過程仍然是“我教你學”的教育模式,沒有關注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甚至整個教學體統帶來哪些好處,也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展示,使學習困難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貧困學生層出不窮。
(一)改變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為了有效地轉化更多的學習困難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掌握學習困難學生轉優的重要技能和主要策略。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創新不用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的綜合水平,掌握學生學習程度,設計合理教學方案,不斷減少學困生的數量。比如,在學習“直線與方程”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間互相討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函數的解析公式和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用它來解釋代數方程和圖形之間的關系,然后用集合表示的性質來解釋直線與方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線性方程組的概念,線性方程從具體到一般,線性方程的引入,為學生更好地了解這部分知識,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保證教學過程滿足了學困生的學習需求。
(二)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際,因材施教。高中生在基礎掌握、理解、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為了促進學困生的轉變,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降低起點,讓他們逐步學習,提高他們設計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信心。比如,在學習“指數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幫助學困生解決問題。一頁白紙折不斷地進行對折,學生們被要求寫出對折頁數Y 和對折次數X 之間的關系。假設這張白紙的面積是1,對折之后的每頁紙的面積是S,那么S 和X 之間是什么關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然后,通過教師再寫出一些簡單的方程式,讓學生自己辨別哪些是指數函數,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數學奠定了基礎,也不斷地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伴隨著高中數學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師應該充分了解高中學生的思想,掌握學習情況,進而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出色地完成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優任務,達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