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八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作業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是學生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布置作業的方式單一,以布置任務式要求學生完成,學生往往在作業中找不到樂趣所在,認為作業枯燥,導致有完不成作業的情況出現,影響教育工作的更好實施。在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后,要求教育工作要創新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作業形式已經不再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需創新和優化作業形式,提高小學語文質量。
在過去很長時間的教育工作里,小學語文作業的形式只有一種,就是通過教師的任務式布置,學生在書寫中完成,識字教學作業就是學生對漢字的反復抄寫、閱讀教學作業就是學生對文章的背誦和抄寫、寫作教學作業就是學生對作文的創作和書寫,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向往玩樂和新鮮的事物,無法在作業中尋找到樂趣,導致學生不愿意完成作業,對語文教學的興趣也因此降低。
作業內容大多以語文學科知識為主,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余時間里,都反復圍繞教材進行學習和寫作。枯燥而乏味的作業內容使小學生排斥作業這件事情。作業內容與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不相符,小學生缺乏完成作業的動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教師以頻繁的機械性抄寫作為課后作業的主要內容,小學生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難以主動、積極的完成課后作業。
作業的布置一方面希望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新知識。無論是對舊知識的鞏固,還是對新知識的了解,都要求小學生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學習新知識時,教師在布置作業之前并未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理解思路,小學生面對新知識時布置從何下手,所以往往存在應付的情況,導致作業完成的水平不高,也是使語文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1]。
優化語文作業,需要正確認識傳統語文作業形式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善,分析小學語文作業布置的現狀得出,作業量大、形式單一、難度較高,導致了作業枯燥乏味,完成起來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優化語文作業應從上述弊端出發,首先要做到作業的適度化。因為課后作業一般占據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而除語文學科之外,小學生還有許多其他學科知識和作業需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和課堂時間占據著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導致小學生完不成作業、不愿意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做到作業適度化,首先要求教師減少作業的布置量,更多的知識由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時間內消化和學習。教師通過約束自身作業的布置量,制定更加完善和可可實施的教學方案來實現這一目標[2]。
使作業變得生動而有趣才是改變當前作業現狀的根本措施,針對傳統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形式單一問題,提出創新作業布置形式,提高作業的趣味性策略。以《坐井觀天》課文為例,教材課后對學生提出了《坐井觀天》的感悟要求,也就是要學生從文章中學習到哪些知識。對此,教師布置有關作業時,可以結合“青蛙”的“坐井觀天”,布置一個“從望遠鏡看…”的作業,不同于以往的書寫完成作業形式,學生只要在課余時間用望遠鏡觀察物體,然后將自己總結的觀點向教師和同學闡述出來即可。這種完成任務的形式更加可行,難度不高,且結合了小學生對待新鮮事物好奇以及樂于動手等特點。通過生活中的物品,向學生普及少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原理,能夠加大的增加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同時,在“坐井觀天”、“望遠鏡看”的兩個事件中歸納相似的部分,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主管能動性參與到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也有積極的作用[3]。
以書寫作業的任務布置和完成的硬性要求來達到學生學習和鞏固學科知識的目的,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諸多不利之處,比如使學生喪失對語文學科知識的興趣,學生產生對作業的恐懼心理等,對于語文學科的長遠教學工作不利。現代教育工作中布置作業時,要改變單一而枯燥華的作業形式,更多的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特征進行作業的布置。根據小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強的特點,創新開放化的作業布置方法。教師在布置學習目標后,不要求小學生的作業完成形式和方法,只追求結果,以及小學生從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這樣能夠降低作業難度,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比如講解《盤古開天地》時,這一故事是我國典型的傳統神話故事,學生對其的深刻理解,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掌握有密切關聯。所以,教師為學生布置一個“我的盤古開天地”作業,鼓勵學生可以通過任何方式、方法,能夠讓人們觀看后說出“盤古開天地”,通過制作手工作品,動作表演等,學生創新方法,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找到樂趣,發散思維,促進了綜合發展[4]。
綜上所述,傳統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產生對作業的排斥甚至恐懼心理,作業的完成效果不理想,在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下,需創新小學語文作業形式,輔助提升小學語文質量。基于此,提出增加作業趣味化、作業形式多元化、課后作業開放化的優化措施,發揮小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提高學生對作業的興趣,促進語文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