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興仁鎮興仁小學,寧夏 中衛 755009)
互聯網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將其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相融合已經成為教育熱點話題。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基礎理論知識,不僅難以產生積極的學習內驅力,也無法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合理地應用互聯網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學習意識,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強化個人的創新意識以及道德品質。但縱觀現狀,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有利也有弊。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小學生認知及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學生面對抽象的基礎理論知識時,易于產生疲憊、抵觸的負面心理情緒,進而逐漸降低學習興趣。基于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能產生積極的學習內驅力。多媒體網絡能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同時,趣味化的內容也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順勢引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在互聯網課堂教學應用過程當中,通過重要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探索和評價,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評價教學方式,則會對學生造成滯后的現象,容易對學生的評價效果不夠高效,所以教師通過開展互聯網教學,利用互聯網向學生展示教學作業,引導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當中,根據遇到的具體問題來進行實施性的分析和探索。教師就可以通過電子交互形式來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習題,進行綜合性的探究,并且針對學生的習題內容進行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在做習題時能夠了解習題的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習題學習現狀,做出科學性的指導和意見,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反饋,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學習印象,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同時也應當構建科學完善的獎懲機制,能夠建立科學網絡信息檔案管理工作,加強學生的日常監督與管理,對于學生經常瀏覽的信息和網站必須要定期檢查,能夠確保學生的網絡環境安全健康。
由于學生與大人的思想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情況下,對于教師所介紹的內容,學生不能深入理解。對此,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引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例如微課。借助微課,將抽象或者晦澀難懂的知識展現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接納。除此之外,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把微課上傳到班級群中,學生可以隨時觀看視頻,結合課上表現,有針對性地選擇,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應當提高自身網絡技能,并且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成長的關鍵時期,既要在學校內遵循教師的指導,也應當回家先從父母的教育和安排,但是在虛擬網絡中學生會成為自己的主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行事,但是由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所以對于這一情況家長必須要做好人工防火墻,能夠幫助孩子過濾掉不良信息,能夠限制并監管孩子的上網時間和地點,有效控制可能存在的違規動機或者是行為,監督孩子正確的上網娛樂以及學習。同時也應當鼓勵孩子能夠真誠的溝通交流,發表內心所想以及觀點,有效避免孩子沉溺于網絡世界。所以教師應當與家長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關系統,通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進展,能夠形成人本教育觀念,通過溝通交流,家長也會掌握道德教育圖中的相關技巧,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在此過程中,家長自身也必須要提高綜合素養,能夠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發展,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同時網絡生活屬于社會常態化生活,家長也必須要發揮榜樣作用,能夠正確的應用網站瀏覽網頁,借助互聯網信息工具進行學習與辦公,通過正確的引導以及合理的示范網絡,才能夠成為孩子學習道路上的好幫手。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雖然可以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不同的情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但同樣也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注意力分散,缺乏互動環節,教學結構本末倒置的現象。為此,教師需要加強自身教學的客觀性,合理地將互聯網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加以整合,促使道德建設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