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珂巖
(河南省偃師高級中學,河南 偃師 471900)
在一堂課結束時,教師將課堂中探求得到的個別的、具體的結論,經過分析、綜合、歸納、總結,使獲得的知識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并引導學生以準確、簡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總結成知識框架,這樣不但可以理清學生紛亂的思緒,還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他們概括分析的能力。在歸納總結時,教師可以指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引起學生的注意,使他們在課后用一些時間去琢磨、去思考、去消化,去吸收。巧妙地處理課末的結尾,可以起到概括總結與加深印象多種作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一)科學性,一切按照生物科學史的發展順序進行編排,符合學生們的認知順序和結構;
(二)邏輯性,生物知識之間存在著環環相扣,輕重難易把握得當,但有一些知識點分布相對較散,學生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合適的歸納總結,才能更為系統的掌握;
(三)開放性,生物教材不再是圣經,而應該是話題,在課堂上更多的是通過對話題的了解和探討,讓孩子們獲得自己想知道的知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三)重視聯系生產生活實踐,容易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現在的教學方式更加具有靈活性以及科學性。因此,現在的高中生學習生物的思維特點也更加多樣化,結課方式也應該多樣化,這樣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其中,思維具有較強的預見性是現在高中生學習生物時所呈現出的主要特點。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進行反省和調控,進而有效地確保了思維的正確性和高效性。此外,隨著思維模式的日漸成熟與發展,現在的高中生學習生物的思維也更加趨于專業化與系統化,從而也就有效地完善和創新了思維所具有的功能,進而也就不斷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效率。此時規范的課堂小結很有必要。
(一)課堂小結的概念
課堂小結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所受知識或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定型、概括和深化,對整個課堂教學情況作出科學的總結和評價,以及對后面的教學建立某種聯系,進行適當的溝通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
(二)課堂小結的作用
課堂小結很重要,好的結課能夠先發制人,畫龍點睛,能激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發學生無窮的回味,余音繞梁,情形在目,不知不覺中,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擴充,并延伸到課外。課斷思不斷,語停意不停。具體作用如下:
1.梳理知識、突出重點、總結規律
提綱挈領地加以強調、梳理和濃縮,使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得更加準確,抓住重難點,記憶更加牢固。
2.引入深思、后發制人、畫龍點睛
在小結中為新課創設教學意境,埋下伏筆,使前后內容銜接嚴密,過渡自然。
3.重點擴充、課外延伸、回味無窮
利用課堂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疑問,如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時,為什么開水和冷水的洗滌效果沒有30 度左右的溫水效果好。
4.開闊視野、激發思維、啟迪智慧
結課時,結合教材內容提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與一些技能訓練,讓學生課后思考,既可以擴大知識視野,又可以發展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觀察力。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做一名教師,應該合理分配時間,注重環節的銜接性。結課不應該戛然而止,也不應超前等待,也不能拖沓冗長,應點到為止,適可而止,否則會影響學生的興趣。
1.小結要有整體性
在新課的導入設計上,多設置問題的懸念,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然后開始課堂學習,最后是課的結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緊扣教學內容,使每個環節,尤其是結課都成為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到與導課相呼應。
2.結課要有適度性
結課環節要安排緊湊,不要拖堂;內容要有條理、有層次,不要過度延伸,否則學生會一頭霧水。
3.科學準確性
結課要以科學為指導,向學生傳授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并結合教材自然地進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開河。
4.明確性。
結課應從教材內容出發,緊扣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恰當的方法,或從重難點撥,或從智力開發、思想教育予以引導,針對性強,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5.言簡意賅富啟發性。
結課應重點突出,切中要害,畫龍點睛恰到好處,語言精煉干凈利落。要給學生以啟發,要“點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無窮”。這樣才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起思維火花,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雋永。
結課的方法很多,不論哪種方法都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結課環節上,使他們在最佳的狀態下學習。
1.歸納總結式
歸納總結結課是教學藝術中最常用的一種結課方式。它要求用準確、精煉、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整個課的主要內容,難點和重點加以總結概括歸納,進一步突出強調,給學生一系統完整的印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總結固然可以有教師來做,但是更要引導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加以補充和完善。總結歸納的方式要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恰到好處。既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復述課本的主要知識,也可以重讀課文的重點語段,強化印象,還可以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強調學習要點,包括知識點,能力點,以及其他方面的注意點。
2.遷移擴展式
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探求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多設計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實踐中,觸類旁通,真正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一堂好課,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是把結束作為一種新的開始,即把結課作為引導學生聯系課堂內外的橋梁,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能力在課堂外的到延伸、擴展、充實,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
3.巧設懸念式
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只會解疑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會“布惑”,并以此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結課,不僅僅是一堂課的結束,也可以是另一堂課的序幕。不少有經驗的家基石常常在教學結束時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使學生在“欲知后事如何”的探究欲望產生時戛然而止,從而給學生留下一個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間,為上好下節課作了鋪墊。
4.對照比較式
同種求異,異中求同,分析概括出它們的相似點、不同點,從而更清晰地把握它們的特點,總結出同一題型的解題規律,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把握。
5.練習鞏固式
課堂結束或部分教學內容結束時,都可以適時安排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強化和應用,又可使課堂教學效益得到及時反饋,從而獲得下面或下節課教學內容乃至教學方法的調整信息。達標鞏固包括實驗操作、習題訓練,也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較、做題組測驗、解題競賽,也可以讓學生上講臺練習。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課堂結課很有必要,對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整理有助于思維發展的多向性、綜合性和跳躍性,它賦予思維以最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有助于對相似的知識點進行區分的概括,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把握。我們鼓勵學生自己對已有知識的總結,把生物課本中的知識點表現出來,把頭腦中散亂的知識點化繁為簡,可以降低生物學習的時效比,并能獲得適用于終生學習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探究新事物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但是課堂結課必須是教師精心準備的,并且伴隨有學生的參與,而不是課堂結束時,草草對知識點的簡單堆積;不能將課堂結課過于形式化。
在一堂課結束時,教師將課堂中探求得到的個別的、具體的結論,經過分析、綜合、歸納、總結,使獲得的知識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并引導學生以準確、簡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總結成知識框架,這樣不但可以理清學生紛亂的思緒,還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他們概括分析的能力。在歸納總結時,教師可以指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引起學生的注意,使他們在課后用一些時間去琢磨,去思考,去消化,去吸收。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和所學知識的特點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堂小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