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韻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馬王堆一號墓,墓體整體保存完好,共計出土了千余件文物,包括竹木器、絲織品、木俑、陶器、金屬品(銅鏡、錫鈴形器)等;漢初“文景之治”,從“無為而治”到“與民休息”使得人民安定的從事勞作,社會經濟文化勻得到高度發展。同時,在《史記·孝文本紀》中記載,漢文帝提倡節儉,他要求:“治霸陵(建造其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此,漆器,漆木器代替了青銅器,不僅在民間使用廣泛,也在陪葬品中大量使用,導致漆器價位甚至比金銀器還高;因此,西漢時期漆器盛行。其中漆器出土共有184 件,以木竹胎和夾纻胎為主,器型主要有、鈁、鍾、盒、匕、卮、勺、耳杯、具杯席、投、石、案、匜、奩、幾、屏風等。均為木胎,里面大多為紅色,外部大多為黑色,在黑漆上繪有紅色或赭色的圖案;這與楚國文化的審美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于楚地多丹砂礦物地質,盛產朱砂,制成大量珍貴的染料和顏色,使得尚赤之俗廣為流行,相應也造成了楚人對赤色、暖色調的喜愛,常用黑紅二色裝飾器物;楚人崇日崇火,祝融是傳說中的火神,楚人便以鳳凰為圖騰,認為鳳鳥是至善至美之鳥,楚地出土的文物多與鳳有關。漢朝統治集團基本沿襲了楚文化的傳統,從崇尚火、太陽等熱烈之物,到具體的色彩運用,如以黑、紅為主,間以黃、灰、銀,到文物呈現出鮮艷明麗的色彩效果。以馬王堆出土的云紋漆盆為例,高11.5 厘米、口徑37.2 厘米,外黑里紅。器內黑漆上繪有鳳鳥云紋;以及云紋漆盒,腹徑20.6 厘米高,18 厘米高,漆成黑色,里面涂成紅色。蓋子中央用紅線勾勒出三只鳳的輪廓。鳳鳥羽毛描繪栩栩如生,姿態生動呈遙相呼應的樣子。在該類出土漆器中對黑漆、紅紋的大量運用,以及鳳鳥的大量出現我們都可以看到楚文化審美對漢初審美的深刻影響。
與楚地出土文物不同的是,在馬王堆中出土大量飾有“云氣紋”的器物,“云紋”源于古人崇拜自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卷云紋”就代替了商周青銅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獨立性裝飾的“云雷紋”,此乃漢代“云氣紋”的先導,而西漢時代中國民間對自然的崇尚和對神仙的崇拜以及方仙道教的流行,導致動感十足、氣勢逎勁的“云氣紋”大為盛行,加上與其時的天界、飛升思想相關,在西漢時期廣泛作為神人、神獸、四神等圖像的地紋,“云氣紋”的存在使圖樣更增添了一種“升仙”意味。后來又發展成隋唐時期的“朵云紋”和“如意紋”。
由于多年戰爭破壞,社會動蕩,經濟破壞嚴重,漢初政府休養生息,推行所謂的“黃老之學”,政治強調“道生法”認為君王應當“無為而治”“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的目的,在社會風氣上,方仙道教盛行,黃老之學向神仙方術的方向發展而產生“方仙道”,產生神仙崇拜,追求“長生不死”,相信“死后升仙”死后靈魂不滅而轉化成仙。在漢墓畫像系統中,菱形圖案較為常見,大多單獨刻畫或與五銖錢等紋飾組合形成具有新寓意的圖像;這種單獨或組合的菱形紋實際上代表著陰性的石頭,暗示著死者暫居的“九泉之下”;可見,這最內層的錦飾貼羽內棺即象征著墓主人去世往生的第一步,即所歸九泉之下的冥界,入土為鬼。向外一層為朱地彩繪棺,在黑漆素棺、黑地彩繪棺之內,位于套棺的第三層。通體內外涂以朱漆,在外壁上用赤褐、青綠、粉褐、黃白等明亮的顏色繪制出多種精美的圖案;頭擋主繪一座圖案化的高山,頂立于畫面中央,周圍飾以云氣紋。彩繪棺通體內外髹朱漆,史書中也記載了西漢禮制中以朱砂畫棺為尊貴之器,早在新石器時代墓葬就有在人骨周圍播撒朱砂的現象,春秋戰國時期則以朱砂鋪為墓底,因此朱砂在遠古時期就被賦予神藥概念,用于完成死者生命賦予再生的轉變,由此可見朱砂所在之地就表明了“不死之地”,為死者重生的地方;
中國古代還以朱色代表西南之天,而在中國傳統往往有將死亡作“去西天”一說,即謂前往昆侖,西王母之地。因而于西飾有仙山的朱地彩繪棺實際上象征升仙必至的昆侖、代表死后的第二個境界。向內一層為黑地彩繪棺,除蓋板四側邊緣滿飾帶狀卷云紋外,五面的四周都有以流云紋為中心的帶狀圖案;黑色為底代表天的本色,并繪制大量復雜多變的云氣紋。玄色即有五重天屬性,同時在黑地彩繪棺的頭擋下部邊框的內邊線正中,浮現一個很小的半身人物,宛如一個摸索前進的老婦人,代表墓中死者辛追夫人由西天昆侖上升九天成為“真人”得道升仙前往世外桃源的過程。最外層素棺遍涂棕黑色漆,素面無紋飾,往往被忽略;但在《說文解字》卷四“玄部”中便有講到:“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蹦吮硎尽鞍旃亍薄靶中倍鵀橛钪嬷镜摹按蟮馈?,飽含了漢人用顏色所表達的宇宙觀、生命觀。整體四層棺,從內向外依次表達了漢初死后尸解成仙信仰的完整程序,西漢的黃老之道信仰在整個套棺中獲得了精微體現。紋樣設計上以表現故事傳說為主,紋飾考究,表達了西漢貴族對得道升仙的追求;墓葬形式復雜,儀式考究,則體現了西漢對生命的尊重、對往生的向往。
漢代未受外來文化審美影響,是封建社會開拓時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漢化藝術風格;西漢初期的文物則形式則更加純粹,馬王堆漢墓整體保存完整,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因而從馬王堆出土文物可見,漢代文物形式精美、紋飾多樣、制作工藝冗雜,飽含了漢民族的民族智慧,充滿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同時也可看出中國自生的黃老思想和方仙道教對漢初社會的影響,向往永生,禮贊生命對生命充滿敬意,也成就了中國獨樹一幟的神仙神話信仰系統,遙想其所在時代,不禁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