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超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三中學,江西 撫州 344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各個領域中蔓延,如工作、生活,學習等。尤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中應用得更多更頻繁,這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既是一次改革,同時也使教學方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刷新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固有狀態,也使教學往前跨了一大步,使初中數學找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可見,多媒體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也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同時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理解。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在日常教學中,靈活科學施教,讓多媒體力技術為數學知識的教與學提高更多的方便,讓教學效果高質。
教學課件通過多媒體設備為中介進行傳播,以幻燈片形式為主。這種教學資源是在課前將其備齊,課上直接使用。使課程容量增大,展示內容形象多彩,給予學生清晰直觀的視覺感受,也使得大腦思維更加明確。使用教學課件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各處使用電子筆進行幻燈片的切換,改變了教師只能坐在黑板上才能為學生展示新內容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隨時走下講臺,與學生更近距離地交流討論,利于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及發現課堂學習遇到的疑惑,以便及時地解決問題,讓學生了解掌握知識點。初中數學的主要任務點就是對數量關系及空間關系和幾何圖形的掌握。尤其是在幾何圖形的講授中,處理書本上的知識點及幾何圖形外,教師還要額外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幾何圖形。有些幾何圖形在黑板上的展示,有一點困難且耗時較長,使用教學課件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教學課件的準備是通過電腦來進行操作,電腦能夠更方便地編制幾何圖形等,且精確清晰,到了課堂上也就減少了板書這部分時間,大大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為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初中階段進行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數學的教育特色與多媒體的優勢相結合,促進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通過展示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從具體形象的事物中深刻思考形象與抽象的關系,進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因其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此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大量的圖形,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弧形、等腰三角形、樹葉等規則圖形與不規則圖形,使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大量的圖形,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深刻理解沿對稱軸進行折疊,兩旁的部分一定重合。這樣通過大量具體形象的事物,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分別有著各自的特點。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集中體現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能夠輕松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難懂的重點難點進行生動易懂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基于“黑板+粉筆”為代表,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老師對課程講解的進度能夠進行有效地把握,學生長久以來的學習方式對于“黑板+粉筆”的模式更加容易接受。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將傳統教學模式中優點保留下來并應用在多媒體的教學當中,靈活應用兩種方式,并進行兩者的有效結合。綜上所述,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各有特點和所長,應相互取長補短,拾遺補缺補缺,優勢互補。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合理安排教學的授課形式。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復雜的幾何知識最難講解,因為缺乏讓抽象概念形象而具體化的手段和讓平面幾何圖形“活”起來、“動”起來的工具,所以課堂索然無味,抽象難懂。只有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課堂,才能解決這一難題。因此,課前我會利用Flash 動畫制作軟件繪制出圖形展開與折疊、移動與旋轉等知識板塊的動態效果圖。課堂上當我把這些動態的圖像播放出來時,學生一片嘩然,通過播放小動畫學生立刻明白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了知識重難點。所以這里不得不提到動態幾何教學。可以說,動態幾何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動態幾何最能體現數學學科中數形結合的思想,它能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能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發展。在此時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突破動態幾何中的一些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很直觀地再現數學原理和推導過程,就能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信息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數學這門基礎教育煥發出了更多的活力與生機,要充分考慮信息多媒體對初中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作為數學老師,要多學習,盡可能地掌握較新較前沿教學理念和策略,掌握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帶來的很多可能性和創新,并結合班級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靈活教學,科學教學,也真正把有效教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