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雙
(杭州師范大學東城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 310000)
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不僅要處理好學生的關系同時也要做好和家長的溝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即便入校學習也與家庭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校所在地區家長文化程度不算太高,本地生源不算多,父母雙方平時忙于工作,無暇顧及照看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孩子自己回家,獨自在家完成作業任務,很多同學由于年齡小自己獨處會害怕,好多時候為了緩解這種情緒他們都會把電視打開,長期下來就會使得精力不集中,養成拖沓,行動力緩慢的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嚴重影響學習的狀態和學習效率,從而在同伴中無法得到認同。加之,父母的不陪伴帶來的就是陪伴時的過度溺愛,想補償孩子的缺失,以至于對待孩子的態度會比較寬容甚至是過分的縱容,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學習習慣不是很好而且學習的動力也不會太大。
甲同學,六年級學生,寫作業拖拖拉拉,每次考試其他同學寫完的同時還有很多時間用來檢查,而他總能有一半的內容空在那里。作業完成情況比較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比較懶,對老師給予的意見置之不理,對學習熱情度不高。遇到困難習慣性的閃避找借口,還特別愛抱怨。對老師的批評也不能引起太大的反應。每次對于他們的提醒,他們總是習慣性的說“誒呀,我忘了”。
后來跟孩子的父母反復的去溝通,也對孩子的真實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父母離異,媽媽帶著甲同學和妹妹,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晚上都會把他放到晚托班里面寫作業,晚飯學生自己解決。這個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在晚托班一位老師要輔導十多位學生,很多同學作業僅僅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可由于父母工作繁忙要在晚托班足足等兩個多小時,以至于很多學生放慢寫作業的步伐,開始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他們習慣性的磨洋工,日積月累就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后果。
跟他家長反復溝通后,從家長口中聽到是反復訴說之后的無能為力,面對這種情況除了和父母溝通講清楚讓他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更需要讓她對于孩子的教育有一種參與感,慢慢的這個學生真的再改變。
乙同學:看似安靜的女孩,剛開學沒多久就遲到了兩三次了,一天早上7.15她還沒有來,媽媽打電話說她身體不太舒服,要晚些送她過來。我也就沒太在意,等到8點多家長送過來的時候遇到了校領導,卻說寫作業寫到很晚,作業量比較多,我當時對于她媽媽的回答非常的吃驚,覺得這個家長也太會顛倒黑白了。以當時的火氣很想立刻找到這個家長問問清楚到底是身體不舒服的原因還是作業的問題,但我還是忍住了自己脾氣,屢清了一下思路,拿起了電話。通過這個電話我知道了這個孩子的一些情況:身體狀況確實比較差,曾經在小學因為身體原因還休過半年學,接下來我把六年級作業完成情況說明了一下:六年級的作業絕大部分同學在六點左右就能完成,媽媽也說出了寫作業太晚的原因,行動比較緩慢。回到家先吃吃喝喝,有的時候累了還要先睡會覺才寫。通過這次溝通使我們彼此有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也和家長一起達成協議,就是監督孩子在家的寫作業情況,及時睡覺休息保證明天的作息。而且這位家長每天也都會向我匯報她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
以前就聽一些老教師講過午飯小孩兒吃不飽家長鬧事的例子,所以一開始我就比較關注他們的午餐。就拿我們班的午飯來說,我們班有三個小孩兒吃飯挑食比較嚴重,有一個不吃肉(有肉的菜統統不吃),有一個不愛吃蔬菜,這幾位同學經常只吃米飯,如果給他盛好菜,他寧可連飯都不吃了,脾氣比較倔和固執。針對這種情況我都會把他今天的吃飯情況跟他父母溝通一下,家長也會根據當天午飯情況,給孩子晚飯多補充一些營養。這樣父母也不會借機說自己孩子在學校連飯都吃不好。其實父母對他們這種挑食的狀況也是比較了解的,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很無奈的跟我說已經問過好多醫生,偏方也試過,但就是沒效果。可能我跟他們溝通午餐的事情很小,但是家長認識到了我對他們孩子的關心。
當然,跟家長溝通更是一門學問和藝術,講究的是科學的方法,尊重對方是前提,做到以禮相待,坦誠相對;當面對不可理喻和無可奈何的學生時,與家長的交談更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和不滿,實事求是,做到客觀公正,不歪曲事實;面對家長,很多的時候老師變成了垃圾桶,成了家長傾訴和吐槽的對象,這個時候就更需要練就一份強大的耐心和修養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