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庠文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孝直中學,山東 濟南 250402)
長期以來,古詩詞作為我國寶貴的文化精髓,始終在初中語文教育體系中發揮著較高作用,尤其是古詩詞所擁有的優美韻律和文化內涵,使得開展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就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維能力進行增強,同時也可于德育工作層面發揮較大作用。因此,以實際初中語文教育情況為依托,探析古詩詞教學的有效開展路徑,既符合語文教育的發展需求,又滿足學生成長的具體要求,值得我們給予足夠重視。
在古人創作古詩詞過程中,其往往會予以古詩詞豐富的情感想象空間,因此,基于古詩詞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學想象能力,同時也可通過良好的古詩詞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意識,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提升。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正處于價值觀念有待健全的重要發展階段,因此,通過古詩詞教學,教師可于教學過程中有機就其與德育工作進行融合,借此不僅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同時也能以古人為依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并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對于大多數古詩詞來說,其均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學內涵,因此,在教學古詩詞過程中,教師可基于古詩詞語言深挖,不斷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并最終在歷史文化融合過程有效激發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歷史思維。
從當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況來看,因灌輸式教學模式所致的教學效果較差問題仍然較為嚴重,尤其是在唯分數論教學思想影響下,古詩詞教學普遍流于形式,不僅無法就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同時也使得整體課堂教學相對枯燥,很容易引起學生不滿。此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普遍以講解古詩詞翻譯為主要教學內容,進而不僅忽略了對于作者情感的詮釋,同時也不能幫助學生構建較為真實的古詩詞歷史情境,進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很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
針對以往古詩詞教學普遍存在的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問題,教師可基于學科知識融合,通過拓展課堂學習容量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在學生感悟古詩詞魅力的過程中有效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浣溪沙》等詞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工具進行相關歌曲播放,進而在就音樂學科進行融合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深入感悟蘇軾的思想情感,并以此加深對于《浣溪沙》一詞的理解。
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基于古詩詞所擁有的豐富人文意境,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視頻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詩詞情境,進而在幫助學生感悟詩詞韻味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課時,教師可以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播放“古藤老樹昏鴉”的景觀情境,最終在引導學生欣賞景色的基礎上使學生深刻理解詩詞所蘊含的作者情感。
針對一些具有明顯古人情懷的詩詞,由于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與當代完全不同,因此學生往往無法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基于游戲教學法教學原理,鼓勵學生以合作形式分別就古詩詞中的人物進行扮演,進而在適當劇本改編下有效創設真實的故事情境,并以此幫助學生正確品味作者情懷。例如,針對《過故人莊》,教師可創意性的增加一兩個仆人,進而在引導學生模擬故人見面的過程中有效幫助學生感悟古代的待客情懷。
在大多數古詩詞中不難發現,作者往往會予以古詩詞一定的文化特色,而這些文化習俗直到今天依舊擁有較為重要的傳承意義,因此,教師可充分挖掘古詩詞中的文化元素,通過歷史知識拓展來有效啟發學生的人文思維,最終在培養學生文化情感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古詩詞理解。例如,針對上述《過故人莊》,教師可就重陽日的“就菊花”、“話桑葚”進行深入解讀,并適當補充“登高”、“賞菊”等習俗的來源,最終在啟發學生歷史思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情懷。
綜上,本文基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詳細闡述了古詩詞教學的具體路徑,其中,針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要開展價值,只有進一步拓展教學手段,并有效啟發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改善課堂古詩詞教學的教學水平,才能在培養學生文化情懷和歷史感悟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