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虬津小學,江西 九江 330309)
本文通過對德育教育在小學繪畫教學中滲透的作用及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帶去一定的參考。
小學美術教育借助豐富而多元的內容向學生展現了廣闊的世界,借助小學美術教育滲透德育教育理念,既增強了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又借助美術教學的開展引導學生樹立了正向的價值理念與良好的德行素養。尤其是中國畫教學的開展,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繪畫形式,中國畫中包含了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了人文精神與民族特色。借助中國畫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鑒賞和創作中國畫的過程中,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深入,從而通過豐富的中國畫教學資源,強化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主動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實現借助中國畫教學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的作用。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優秀的中國畫作品背后蘊含著眾多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體現了古代人民勤奮耕耘、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集體智慧,這些優秀的精神與素養通過中國畫的形式得以保存和傳承。借助中國畫教學開展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中國畫的鑒賞、研究和創作,探尋中華民族流傳至今的文明與道德品質,挖掘這些優秀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勵學生通過中國畫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同時在作品當中理解傳統文化的情感與文化底蘊,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學生的德行修養決定著他們思維的深度與眼界的廣度,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發展,德行與修養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是通過漫長的積累與拓展,在不斷地學習與鉆研中慢慢形成的。借助中國畫教學開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通過中國畫的鑒賞與學習,提升文化底蘊,加深對世界、人生、情感的體會,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維,提高學生的德行修養與人文精神。
中國畫鑒賞是小學中國畫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國傳統的中國畫作品數量非常龐大,風格各異,其中既有描繪祖國優美壯麗的大好河山的作品,也有反映古代勞動人民勞作的作品,如果教師能夠深入挖掘這些作品之中包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從中國畫的鑒賞入手開展德育教育,將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注重基于教材內容,開展豐富的中國畫鑒賞教學,通過對作品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進行高度的提煉和拓展,實現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良好德行修養的引導和培育,在提高學生中國畫鑒賞水平的同時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贛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優秀的山水畫作品的鑒賞,如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幅作品取材于毛主席的詩詞,其描繪了紅葉滿山的壯麗景色,意境悠長,展現了祖國秋天的大好河山,在開展本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毛主席詩詞的欣賞,通過帶領學生誦讀毛主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經典詩詞,感受這幅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體會祖國河山之廣闊壯麗,培養學生對于祖國風光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達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每一幅優秀的中國畫作品的由來都是作者根據當時所處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人生閱歷與生平經歷所有感而發形成的,當中都包含著作者深刻的情感、人生體驗與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與智慧,小學中國畫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當通過探究中國畫作品創作的背景和原因,借助名家背后的故事深刻體會作者通過中國畫作品的創作所傳遞的思想感情、價值理念與人文精神,加深對中國畫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受,通過探究作品背后的故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例如,齊白石是一位名震國際的中國畫大師,其作品蘊含著巨大的人文價值,齊白石先生出生貧寒,少年時以木匠為生,只讀過幾天私塾,二十歲后才開始創作,但齊白石先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對創作始終保持著巨大的熱忱和堅定的信心,通過自己不斷的付出才得到了今天的成就。如果教師可以借助探究作者的人生經歷開展中國畫的教學,對增強學生的理解,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將會起到良好作用。
小學中國畫教學中德育滲透,應當充分考慮初中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能力和需求,結合多種形式,充分了解德育教育的要求、目標和理念,不斷挖掘中國畫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和德育教育資源,通過賞析優秀中國畫作品,探尋作品中蘊含的德育內涵,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經歷與人生經歷,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不斷滲透中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