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芳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 萬州 404000)
梁平木版年畫是運用手繪和木版套印結合在一起的手法,先由手工藝者印制在粉箋紙上,然后粘貼在墻壁、大門、廚房、灶臺、臥室等地供人欣賞,這種水印木版年畫舊時稱為梁山年畫,它成長于民間,烘托節日氣氛,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喜好不斷發展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充實了勞苦大眾的精神世界,讓人們最重視的節日更加豐富多彩,把自己內心的理想世界表達出來,梁平木版年畫來源于巴山深處,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與全國各地重視欣賞性,裝飾性和娛樂性的年畫不同,梁平木版年畫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充滿著浪漫而神秘的色彩。由于獨特的歷史文化、佛教文化的影響、官方的積極倡導,百姓的普遍熱愛,以及當地優厚的地理資源,這些條件都為梁平木版年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梁平年畫的產生是自然經濟狀態下農耕文化的產物,它表現、傳承自然界的節奏。對原創主體、地區、文化背景和環境有著深深的依賴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梁平木版年畫不同于楊柳青年畫的典雅細膩,又異于綿竹年畫的鮮亮濃艷,也有別于濰坊年畫的剛健明快。而獨自表現出一種粗獷野俗、渾厚凝重的原樸之美,具有重慶山區農民那種純樸敦厚氣質。梁平木版年畫充分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心聲,創作主體是勞動人民,充分理解人們的需求,欣賞主體也是勞動人民,反映了世俗生活,表達了人們的需要,它的服務對象是民間大眾。它的設色也是建立在人們的喜好之上的。色彩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人們利用色彩區別事物、表達情感、美化生活,是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它滲透在建筑、服飾、家居、等各個領域。色彩也承載著人類所賦予的心理、生理、傳統文化等文化特征。
色彩在年畫中主要的作用是增添節日氣氛,年畫的用色規律和特征,一方面受到傳統用色規律的影響和約束,另一方面也被地域風情特色所熏染和制約,形成專屬本地區的特色和風格。梁平木版年畫中采用的色彩有煮紅(也叫蘇木子,顏色比朱紅和大紅更深沉)、槐黃、佛青(群青)、品綠、近似粉色的二紅、橘黃、黑煙子、藍紫等。常用的顏色是群青、蘇木子、品綠、槐花子。所用顏色要加入熱水稀釋,加入適當的白礬、生膠、白泥蒸治熬煮,如果天冷還要用暗火煨化,顏色當天使用不了,第二天不能再使用。色彩套印的順序也要非常講究,墨線印制好了之后再印制套色,套色的印制要先印淺色,再印深色;先印冷色,再印深色;最后再加印色線。線版加色版套印少則五六套,多則十二三套,用此方法套印的年畫即使重疊,顏色也透明,色彩變化豐富微妙,呈現一種古樸大氣、神秘浪漫的藝術效果。這和當地的地域風情是分不開的。
梁平地處古代巴國的中心地帶,這里曾經活躍著勇猛彪悍的巴人,巴文化也在這里蔓延生根。歷史上這里多次的遷徙和民族融合形成了“巴地多楚風,楚地多巴俗”的文化形態。秦始皇統一巴蜀以后,巴蜀的文化經濟交流更加便捷方便,經過漢唐宋元的發展,梁平完全融入到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之中。明末清初前后50余年間由于戰亂頻繁、天災癌疫交加、田地荒蕪、虎狼肆虐,縣地數十里人煙斷絕。朝廷下詔“湖廣填四川”,移民成為梁平人口的主體。歷經滄桑,梁平融合了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生態和個性。梁平木版年畫深受當地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影響,另外雙桂堂的佛教文化對梁平木版年畫的影響也非常大。多種原因促使梁平木版年畫的用色與其他各地年畫的用色有著巨大的差異。
色彩的運用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深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早在三千多年前,工藝美術著作《考工記》就有明確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土以黃,其象方天時變。火以圓,山以章,水以龍,鳥獸蛇。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凡畫績之事后素功。”遠古時期的先民們將藝術創作主體與宇宙、時空、個體生命合為一體,可見中國古人對色彩的認識并不只是從感官愉悅的角度出發,而是賦予其獨特的意義。
五色并不是具體的紅、黃、黑、白、藍五種西畫色彩,它表達的是一種樸素的物質變化觀念。“五行”對應的“五色觀”在梁平木版年畫中也有著深深的體現,先民們憑借著自己對自然界深深的感悟,對自然現象的認知和觀察、崇敬,總結出一套用色經驗,例如在青色的使用上,“東方謂之青”年畫藝人們對青色的使用非常的慎重,只在門神的服飾上,《花園贈珠》中方卿中狀元之后所穿的服飾上用到,其他的題材中都沒有用到青色。而作為間色的綠色,地位比正色低,因此只作為輔助色來使用,其中紅色在梁平木版年畫之中運用的最多,這與人們的原始性本能有著較深的關系,因為紅色在“五態”中屬“喜”,在“五聲”中屬“笑”,在“五性”中屬“禮”,人們可以從紅色聯想到喜慶、歡樂、禮慶、等情感特征。梁平木版年畫的用色風格不是客觀的描繪藝術對象,也不純粹的表達三維空間,而是更傾向于寓意傳神的表達,遵循“平面效果”,平面構圖、平面造型、平面填色,在構圖上也并未遵守縱深關系的表達,只是在上、下、左、右的位置安排上進行調整,在造型上也不力求表現立體感,而是通過對形象的夸張變形來產生形式美感,起到豐富的裝飾效果。
梁平木版年畫在歷史的沿襲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色彩風格,神秘凝重,鮮艷沉著。凝聚了勞動人民所賦予的驅吉辟邪、吉慶樣瑞、祝愿祈福文化精神內涵等精神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