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瑾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義容中學,廣東 河源 517400)
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課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可啟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這是培養其探究能力的基礎。而利用好化學的實驗教學則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為培養其探究能力的前提。以為學生無學習欲望或低學習欲望,探究化學的意識則會較低,課堂上的專注力與參與度也會較低。
第一,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是通過運用化學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在增加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讓其親自觀察與感受化學的變化。在此過程中首先可以加強學生對化學的理解與認知,同時還豐富了化學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與此同時,部分學校與教師,因為過于關注實驗的進度與效果,進而忽視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收獲,最終令很多學生只對實驗結果所產生了化學反應感興趣,即:新奇的視覺效果。部分學生對化學實驗只抱有“玩”的心理,并無學習與探究的意識。根本原因是學校和教師對化學實驗的錯誤定位,也可以說是教學理念的偏差。
第二,初中化學實驗即是實踐,而實驗與理論其實并不矛盾也不可分離,實驗的過程可以說是理論知識的“動態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驗證理論知識,以此強化學生的化學知識。但部分教師在實驗教學時,只是完成了實驗所需的操作動作,從而缺少了相對應的理論知識的講解,當實驗結束后,學生只記得特定物體之間所發生的影響與變化,但無法講出專業的化學術語。如:學生會知道鐵會生銹以及生銹的狀態,但它生銹時各個階段的變化,學生往往無法講出。
(一)科學的教學計劃。首先,明確教學目標與合理的規劃教學時間是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準備工作,也是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很多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過程存在斷裂感,知識點不連貫,學生學的快忘的快正是因為教師的準備工作存在嚴重的不足。
其次,教學計劃應以學生為核心。在設計實驗內容時,不應在完全復制以往的教學內容。例如: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喜好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性的實驗內容,拉近學生與實驗的距離感,讓化學教學可以離開教師進入學生的生活,令化學成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二)利用生活性的元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初中化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理論化,應結合實際化和生活化的元素,加強化學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令學生認識到化學對自身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學,在開始實驗教學之前應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實際用途,然后結合現實生活讓其分析與思考實際的用途,如:利用固體形態可以保鮮,氣態有利于植物生長。之后,當學生掌握了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師則可提出問題,現實中哪些常見的東西可以用來制取二氧化碳,以此刺激學生的探究意識。
其次,實驗過程中,不應單一的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培養其探究能力的關鍵。針對這一點,化學的課后作業也有所改變。例如:“燃燒的條件”實驗教學之前,教師可提出:日常生活的周圍有哪些常見的可燃物。以此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材料,并且作業完成時間可以定為一周,一周之后學生可以把搜集到的材料帶到課堂中進行實驗。
(三)賦予學生主體性。想要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實驗教學中,首先應賦予其主體地位。在以往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教師教學,復制實驗過程,主體意識較弱,因此對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不具備思考和探究意識。針對這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更多的進行自主性的化學實驗,用不同的方法去實現化學反應。可以是在教學中學習到的最簡便的實驗方法,也可是其它較復雜的方法。如:利用放大鏡集中陽光當做“燃燒的條件”實驗中的溫度。
(四)保障實驗教學的嚴謹性與規范性。雖然初中化學的實驗的內容較少,難度也較低,但卻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演示實驗時,務必要進行嚴謹的操作,同時在每一個步驟中講解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以及容易出現的危險。如:實驗過程中的細節動作,避免學生操作時出現無法預料的危險。其次,應幫助學生反復的進行實驗操作,逐漸去除學生對親自動手的心理壓力。如:熄滅酒精燈。這一步驟既關鍵又簡單,但很多學生因為擔心被火焰灼傷而懼怕蓋上燈帽。針對這一點,教師可讓學生輪流到自己身前,在自己的引導和幫助下完成這一操作,對恐懼感過重的學生,可以增加其操作的次數。
初中化學實驗是連接學生與化學知識的重要紐帶,而想要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則需要保障實驗的科學性、實際性與生活性,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