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晶
(東豐縣第三幼兒園,吉林 遼源 136300)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感受游戲的趣味性,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其次,游戲活動的有效設計,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取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游戲,讓幼兒從中體會游戲規則、感悟游戲中的知識,從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學前教育主要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注重理論知識教學,整個課堂都是教師為主體,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而且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部分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幼兒教育工作,沒有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以及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部分教師剛考取教師資格證就被聘用到就業崗位,缺乏教學經驗,對學前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誤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部分幼兒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游戲教學法,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但是部分教師在游戲選擇上,沒有認真思想幼兒的實踐能力,游戲難度大,或者內容過于簡單,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比較差。
幼兒處于特殊的學習時期,他們的心智不成熟,這個階段,要注重對幼兒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滲透德育教育,沒有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部分教師在游戲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游戲形式。導致幼兒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游戲形式上,沒有深度思考游戲內容,不利于提高他們實踐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階段,因此在學前教育的游戲設計中要讓幼兒感受游戲活動樂趣的同時,還要適當的在游戲設計中融入知識,讓幼兒在玩中學,讓幼兒玩出意義、玩出智慧。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合理創設娛樂知識并重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例如,在幼兒園學前教育階段,鍛煉幼兒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為目標,為幼兒設計穿衣服比賽。首先由教師為幼兒示范穿衣服的要領和動作,幼兒進行模仿、練習,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各小組之間進行穿衣服競賽,看看哪個小組的幼兒率先完成。當有的小組成員穿衣慢影響整個小組的效率時,教師可以引導該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高穿衣效率。以此,既能夠調動幼兒積極性,同時還能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小組成員互相幫助的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為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偏小,在游戲活動中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游戲模式,不但幼兒不能發揮其主體作用,對幼兒的思維發展也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要注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加強游戲活動中的幼兒互動,引導幼兒和平相處、友好交往、共同協作,為幼兒創造和諧、平等的游戲氛圍,從而引導幼兒從游戲中感受樂趣,獲取知識。
例如,教師在傳授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時,可以為幼兒設計角色扮演的“購物”游戲,由幼兒分別扮演導購、收銀員、顧客等社會角色,引導幼兒模仿我們日常的購物活動,像如何選擇商品,如何詢問價格、結算以及排隊等等,當一組幼兒表演完畢,由其他的幼兒分析其中的買賣行為是否正確,有沒有排隊?有沒有稱重?等等。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社會參與感,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強調幼兒社會規則,提高幼兒素質。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喜歡表現,更期望得到教師和同伴們的認可。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傳統的游戲活動教師更關注的是活動結果,往往對活動過程不太重視,這也就導致了評價的局限性。鑒于幼兒的認知和性格不同,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要根據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不同的活動評價,包括幼兒的態度、習慣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幼兒園的孩子一般對教師都有依賴性,教師的批評往往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幼兒是一類特殊群體,針對幼兒的教育應該充分恢復其創造性,注重學前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在教育改革新背景下,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游戲教學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游戲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實踐能力,在游戲中滲透教學知識能夠大大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