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躍
(貴州省遵義市第五中學,貴州 遵義 563100)
簡單來說,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在生物學科中所應具備的有利于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例如研究生物學科的理性思維,以及不斷探索、敢于質疑的良好品格和精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分為四個維度,分別是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實施,在各種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無疑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需要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進行一定的掌握,從而形成生命觀念。具體來說,生命觀念包括新物質與能量觀念、平衡與穩態觀念、結構與功能關系等。理性思維指的是學生在進行生物知識探索時應具備的良好的理性科學思維,學生能夠通過理性思維,對生物問題進行推斷、概括,形成自己的觀點。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在生物知識學習過程中,對生物學現象進行科學細致的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并加強與各小組間的交流溝通。
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往往是死板、無趣的,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創新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們能夠更好融入到生物課堂中,提高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指引下,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與課堂氛圍。
在新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的引導下,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改變傳統課堂中學生積極性不高的狀況。而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積極提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隱性問題情境,生成一些生物學問題,并創造積極健康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情境的分析以及問題的解決,同時教師也要明白自己的作用,為學生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在基于生物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在經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及問題的生成以后,教師就必須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多種多樣,例如學生自主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學生間交流溝通,合作學習解決,小組間討論解決,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式,都必須尊重實際,與教材以及教學內容相符合。對于生物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教材分析以及進行實驗等方式進行。
在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總結是對課上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分析和整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學習成果,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總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列表總結法、示意圖總結法、聯絡圖總結法、練習總結法等。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總結,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生物思維,使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僅僅限于知識點的記憶,也能讓學生形成完備的生物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師進行提問,此種方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取得的成果并不明顯。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此種背景下,學生逐漸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對于問題的研究也會更具動力,對最終探求到的答案印象更加深刻,對于夯實學生的生物基礎、提升生物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例如在“植物生長素”一課中,教師對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說明生長素與植物向光性之間的聯系,教師此時可以應用PPT等設備播放新一組植物照片,照片中穿插一些生長特征不明顯的植物,此時學生就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播放的辦公樓門前的植物與其他植物不同?”根據學生的提問,教師立即提問:“為什么不同?是老師放置錯誤了嗎?”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和研究的興趣,之后的教學活動就會變得更加輕松。
通過對現階段高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主動思考和發問,產生此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室一直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已經習慣了“灌輸”的教學方法,所以不會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并且,教師與學生之間本就存在一定的地位差距,很多學生在“嚴厲”教師的課堂中不敢發問。因此,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促進學生自主進行思考,還需要通過合理的設計進行實現,例如應用“正反”圖片穿插方法、語言引導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