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委黨校,安徽 滁州 239000)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家庭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代替不了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個人追求自身價值,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維系社會久安,為社會做貢獻。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導致個人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導致家庭暴力,與人斗毆,或是出現心理問題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或是走上犯罪道路,危害他人,危害社會。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知識傳授、情感交流和文化影響活動。家庭教育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教育孩子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二是父母愛學習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和保障;三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學習、互相影響,包括父母向孩子學習。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尚、風格。家風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的舉手投足中,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家庭成員起著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家風好,家道興;家風差,貽害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往今來的家風、家訓、家規在歲月的積淀中已經自然而然地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優良家風的教誨,不僅成就了我們熟知的大家,更是為國培養了棟梁之才。
民風,指民間風尚風氣。家庭建設在教育引導家庭成員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家庭責任的同時,還承載著獨特的社會功能,能輻射和影響周圍人的思想觀念、處事方式和品格修養。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互助是家庭美德,就是民間風尚。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問題少年”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而且還可以培養更多的人才為社會做貢獻。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養成的基石。千千萬萬的家庭擁有美德,就促成社會文明的大進步。和睦的家庭、嚴正的家風正是發揮了家庭教育中涵養道德、厚植文化、潤澤心靈的德治作用,可以更好地促成社風文明、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優良黨風政風的源頭在家庭。古語云:“妻賢夫禍少,妻貪夫禍至。”良好家風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火墻”,良好的家風建設可以促成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養成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增強人民群眾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當前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焦慮”,“焦慮”的主要原因:一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二是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三是太忙沒有時間;四是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種種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家庭教育欠賬,不僅讓孩子很受傷,也讓社會蒙受損失。隨著時代變遷、觀念更新,家庭教育已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逐步走入公共領域成為公共事務。要關注家庭中的現實問題,構建有針對性的、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家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希望家庭教育立法在明確家長責任和義務的同時,也要多強調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當家庭教育缺位時,就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接手,不讓孩子成為問題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家庭教育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涉及心理、教育、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需要通過專業化的家教人才培養體系給予保障,可以考慮部分高等院校增設家庭教育專業,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化家庭教育人才。其他專業可以通過考試、培訓或自學完成學業并取得家教指導師資格就可上崗,促進家庭教育專業健康有序發展。考慮建立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服務模塊的家庭教育人才庫、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伍,推進人才強國、人才服務于民。
目前雖有婦聯、科協、關工委、家長學校等部門或組織在做家庭教育工作,但是大部分是通過講座的形式開展,內容和形式都無法滿足家長的個性化、持續性需求。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困惑和問題需要解決,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可以呈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家教知識、育兒書籍及家風家訓故事及讀本,可以收集各教育家的文章資料、課程視頻等供家長免費學習,家長還可以在平臺有選擇咨詢家教指導師,及時解決家庭難題。
宣傳工作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重要內容,在家庭教育整體中起著夯土筑基的關鍵作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家庭教育宣傳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堅持家庭教育的正確輿論引導,堅持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知識和方法的宣傳普及,堅持家庭美德和文明新風的弘揚和傳播,不斷創新宣教工作的形式和載體,為促進家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宣教工作可結合互動實踐活動開展,如讀書會、“五好和諧家庭”評選等多途徑提高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促進未成年人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