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項目中,結構設計安全的實質就是通過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標準和規范規程科學合理的進行設計,從而保證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和設計使用年限內的安全。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項目中,安全問題是整個建筑工程的核心,任何建筑工程都必須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經濟性是目前建筑設計工作的基本目標。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經濟性與實用性結合,在確保結構安全的前提下,為社會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工程項目中我們常說的建筑結構耐久性也就是可靠性,主要體現為建筑結構工程的質量性能。做好建筑結構耐久性對于預定功能的發揮至關重要。
我國近年來頒布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明確規定了我國建筑的抗震度:“小震(概率63%以上)不壞,中震(概率10%以上)可修。大震(概率2%以上)不倒”。國內的建筑不符合標準,主要可以從這些年發生的大地震上看出,尤其是玉樹以及汶川大地震,建筑不達標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威脅,也嚴重造成了國家的直接經濟損失。而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中又常常忘記需要注意其抗震性,這種危險是巨大的。我國土地寬廣,但是每個地區的地質都有區別,因此各個地方的建筑不可如出一轍,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設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常常在建設結構施工中偷工減料節省成本。主要有以下兩者:
一是建筑單位以盈利為目的,減少投入,縮減成本,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節約用料而偷工減料,對建筑的安全以及質量完全不顧及。如此一來,鋼材等建筑材料性能被減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造成巨大的建筑安全隱患。早在之前,國家就對建筑中所要用的鋼筋提出了配筋率,不同地方所要使用的鋼筋都有明確規定,并要求建筑單位的設計人員要嚴抓配筋率,并緊抓施工階段。
二是小的建筑單位為了縮減自己的投入,在施工中采用冷軋變形鋼筋,這種鋼筋的脆性大、強度高、韌性小、對建筑物的抗震性是極不利的。小建筑單位為了盈利而減少投入,完全忽視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及人身安全,利用不標準的建材,造成建筑漏洞,留下安全隱患,是國家法律所不容許的,理應得到制裁。
因為國內的建設設計人員從業素質較低,加上其經驗有限,造成他們的建筑設計結構有問題,也為后期的使用埋下了隱患。在設計過程中,時常出現一些建筑內的樓梯以及電梯布置不合理,對人員疏通造成困難,也不符合防火要求。建筑在結構上不合理,用料不合格,都可能因地震、外部環境的改變等而導致變形,存在較大問題;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容易忽視因風荷載可能帶來的水平的側向力。
結構設計是個系統、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本功,靈活創新的思維和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設計人員要精益求精,重視每一個基本構件的設計,并做到知其所以然,并深刻理解規范和章程的含義.密切配合建筑工程,在工作中做到事無巨細,善于反思和總結工作經驗和教訓,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結構設計人員要轉換自己的思想,正確對待抗震性能的重要性,為人們的生命財產負責,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隨著建筑業進一步的發展,建筑結構越來越被重視。國家也出臺了一些相應的規范。同時規范是與時俱進的,不斷修改的,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要深刻體會規范精神,謹守本責,對建筑過程中不符合國家相關規范的行為及時提出異議,并提出解決措施,以避免或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使建筑結構設計更多的在規范指引下發展。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建筑設計人員的知識深度和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對于技術的開發和軟件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要想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首先要從軟件技術入手,推陳出新,把技術的發展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使得在設計過程中的工具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建筑業的發展導致時下的建筑設計不同以往,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存在差異,但當代建筑對技術的要求并沒有減少。這也要求建筑設計師的知識需要更寬更廣,才能夠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所以,應先重視新技術以及知識的應用培訓,盡可能的開發出更適合設計師的設計軟件,推陳出新、強化學習、不斷創新。同時,還要創建一支素質高、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建筑結構設計團隊,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做貢獻。
從商品角度上來看,建筑結構也是商品,只是比較特殊。建筑結構的設計安全不但關系著政府,還關系著房屋開發商以及保險業,而最主要的是關系著用戶的財產生命安全。所以,國內的房地產商應該守誠信,并提高自身安全意識,對于自己的產品要嚴格負責,不可危害他人生命財產。同等售價的商品,應最大化的強調建筑的安全系數。此外,國內經濟發展較快,原有的建筑結構設計安全原則已經被淘汰,只有創新結構設計,才能夠以高水平的建筑設計來回饋人民,為社會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