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怡
(河北省淶源縣水堡鎮中心小學,河北 淶源 074300)
將中國禮樂文化融入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優秀文化的傳承、學校育人作用發揮、音樂課堂有效構建以及學生自身的成長,都具有多方面的價值。首先,能夠更好地促進傳統音樂的傳承。中國禮樂文化是先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寶藏,我們不能僅使它們存留在博物館中,更重要的是要為中國禮樂文化注入更多新鮮活力,使其成為當今社會普遍流傳的一種文化形式。在課堂上對學生開展專門的禮樂文化教育,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和學習中國禮樂文化,這樣才能實現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當前我們正處于文化全面繁榮的一個嶄新時期,將中國禮樂文化引入學校,可以為傳統文化賦予更多活力,使它們變成一種高尚思想,植根于小學生頭腦之中,讓學生在對音樂的學習、甄別、欣賞過程中,有效汲取其中精華,古為今用,不斷創新,從而培養出更多擁有創造性音樂才能的高素質人才,使中國傳統禮樂文化能夠散發出奪目光彩。其次,有利于拓寬學校德育的開展路徑。中國禮樂文化不僅是一種音樂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多重文化內涵,其意蘊日趨豐富,表現形式更加多元,逐步發展成為廣受公眾歡迎的一種教育資源,在多個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立德樹人”理念的深度落實,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禮樂文化中飽含各類教育資源,可以有效豐富校園德育的展開路徑。以“婚喪嫁娶”為例,這是民間普遍流行的禮儀形式,在當代中國依然是人們社交往來的一個重要渠道,這些公眾熟知的社交活動中就飽含諸多禮樂元素,可以納入小學音樂課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認知,讓學生們多了解中國傳統音樂史,可以極大地豐富音樂課堂的內涵及外延,傳遞給學生更多積極的正向的能量,這樣就會逐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同時學生的綜合素養也能獲得全面提升。
(一)依托禮樂文化打造魅力課堂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非常強,依托禮樂文化,打造魅力課堂,可以很好地彰顯禮樂文化魅力,讓小學生對禮樂文化有效地進行學習、傳承與發展。在禮樂文化進課堂的模式方面,教師可以進行多種嘗試,以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切實學有所得。首先,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把禮樂文化中一些經典樂器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感覺、觸覺、知覺和聽覺,去摸一摸這些樂器,現場演奏一下,充分感受不同樂器的魅力,使學生樹立較強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色辨別能力。比如結合音樂課堂上所學習的樂器或者是歌曲內容,教師可以與小學生一起學習和欣賞一些經典的詩詞歌賦。比如一些重要節日前后,教師可以將與節日有關的禮樂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們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的節日慶祝儀式,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二)依托信息技術打造視聽盛宴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科技文化全面大繁榮的時期,因此禮樂文化進課堂有非常便利的基礎。依托多媒體技術,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樂曲或歌曲,還可以借助媒體技術把相關的動畫、視頻、演出畫面、現場錄像等展示出來,讓學生們從多個角度來欣賞和認知傳統禮樂文化。此外,現在很多古裝電視劇的經典場面都對古代的一些禮樂儀式高度還原,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展示相關片段,讓學生們將唱、演、說、講結合在一起,從多個方面來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為學生打造聲色俱全的視聽盛宴,增強禮樂文化的藝術感染力。
(三)融入禮樂文化彰顯教育特色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小學音樂課堂具有更加生動、鮮活的優勢,因此,借助小學音樂課堂開展文化教育具有顯著優勢。如借助禮樂文化教育可以使小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彰顯民族主義精神;借助禮樂文化中的地域特色文化,可以使小學生具備較強的文化傳播意識,推動地域文化走向更大更廣的國際舞臺;借助禮樂文化中的德育文化力量,可以教化小學生更好地向真、向善、向美,以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奮發圖強的意識;借助先人的文化智慧,鼓勵和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古為今用,推動世界文化向前發展。禮樂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要能夠引進來,還要鼓勵學生們走出去,向一些優秀文化人學習優秀禮樂文化。以學校為單位,向社區、向敬老院、向社會福利機構展示自己所學成果;以班級或活動小組的方式,成立禮樂文化興趣活動小組,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接觸到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提高其興趣,為禮樂文化的發展提供后備人才。
總之,中華禮樂文化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小學生要肩負起學習文明、傳播文明、發展文明的重擔,不斷學習和鉆研傳統音樂文化中寶貴的非物質文化財富,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小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要深挖禮樂文化之精髓,創新教學形式,使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增強借鑒與創新,有效推動中華禮樂文化教育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