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京東
(新鄉市第二十二中學,河南 新鄉 453000)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古詩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內容。初中語文古詩詞選錄比重較大,對學生而言學習、理解、接受也有一定難度。教師要立足學情,激發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自主性,優化古詩詞教法,讓學生能夠從古詩詞閱讀、學習中,感悟古詩詞的魅力,增強語言運用與審美能力。
學習古詩詞,誦讀是必不可少的。古詩詞言辭精妙,講究平仄音韻,注入了詩人內心的豐富意象與情感價值觀,更是詩人主體精神與客觀世界的異質同構與融合。因此,誦讀古詩詞,學生通過對古詩詞語言、節奏、韻律的體認,來深刻感知古詩詞所表達的美妙意境,促進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當然,古詩詞教學并非局限于誦讀,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最有效手法之一。在誦讀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把握誦讀的輕緩、抑揚。通過觀看、欣賞名家誦讀課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快速進入古詩詞學習狀態,達到“細雨微風岸”、“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舉例來講,在學習《夜雨寄北》時,該詩作者為李商隱。對該詩的誦讀,“君問歸期”,要在平淡中讀出期望;“未有期”,要在無奈中讀出低沉的心緒;“巴山夜雨漲秋池”,要讀出詩人的愁苦與傷感;“何當共剪西窗燭”,要在語速、曲調上,適度加快、提升,讀出詩人的喜悅與希望;“卻話巴山夜雨時”,要在語調上,注意緩慢的節奏,讀出這份淺淺的悲涼,體會詩人內心的痛楚。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學習古詩詞,最先需要化解的是學生對古詩詞的時代隔閡。如果單一地學習、背誦古詩詞,難免枯燥、呆板、僵化,要了解古詩詞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其創作背景,把握詩人的處世態度與文化修養。只有全面地了解古詩詞創作的背景,才能更真切地感知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與體悟,才能觸動學生的生命靈性。在學習《望岳》時,對于杜甫,很多學生都讀過他的詩,如《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等。但對杜甫本人了解嗎?安史之亂可以說是杜甫詩詞創作的“分界線”。在之后,杜甫貧病交加,其詩風也大多沉郁、頓挫。但在之前,杜甫擁有遠大的抱負,對人生充滿了向往。《望岳》是其早期作品,詩文中沉淀出壯志與豪情,浪漫與情懷。我們通過了解詩詞的背景,幫助學生“知人論世”,讀懂詩詞的意蘊內涵。學生了解了詩人,對詩人的作品自然就有了更深刻地領會。因此,初中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著力拓展詩詞相關的邊緣知識,如詩人的時代特點,性格特征,詩詞創作的背景、動機與目的等。學習古詩詞,既要讀懂詩詞所表達的情感,更要讓學生能夠從古詩詞中獲得生命靈性的啟發,為學好古詩詞做鋪墊。
詩人鄭敏提出:“每個漢字都像一張充滿感情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臉”。對于古詩詞學習,語言文字的識讀是第一要務。閱讀古詩詞,把握詩詞中的人文意象,體會詩人所創作的人文意境,感受那份最質樸、最純粹的人格操守。對古詩詞語言的學習,主要強調三方面。第一,煉字。字是構成語言的基礎,讀準字音,理解字義是學習詩詞的必要前提。閱讀古詩詞之初,要讓學生能夠根據漢字音、形、義等方面,把握詩詞語句的誦讀節奏。第二,修辭。針對古詩文語言,運用到修辭手法的地方很多。語言文字是多元的、巧妙的,文意是深遠的、豐富的。讀懂古詩詞,揣摩其關鍵字詞,賞析其重點詞句的修辭手法,才能感知古詩詞的精妙與美感。第三,風格。初中語文古詩詞語言的學習,也要注重語言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從字詞解讀,轉向語文素養目標,引領學生理解語言的情感,激發語言想象。在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很多學生將“寄”字誤寫為“記”。了解該詩,說一說“記”與“寄”的差異。我們對比游記詩詞《桃花源記》、《醉翁亭記》等,與該詩的“寄”是不同的。再如,“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道”,與“到”是不同的。通過解讀,讓學生明白“聞”是聽的意思,“道”是說的意思。學生理解了字詞意義,自然就不會再出錯。
對于詩詞,最獨特的審美品質就是“情”。徐復觀認為:“真正好的詩,他所涉及的客觀對象,必定是先攝取在詩人的靈魂之中,經過詩人感情的熔鑄、醞釀,而構成他靈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挾帶著詩人的血肉以表達出來。”學習古詩詞,要讓學生從詩詞中品味深切的情感,讓學生從詩詞語言所描寫的意境中,把握摯誠之情。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要從作者、語言,以及學生的誦讀體驗中,挖掘情感,驅動學生與詩詞對話、與作者對話。情感的還原與表達,應該成為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要途徑,也讓學生從詩詞的情感中獲得生命養分。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岑參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句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于送友人的詩句,難免有些許哀愁。離別后,不知何時再見,內心的愁苦也在情理之中。“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詩句借助飲酒和歌樂,讓愁苦得以消散。“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看到友人漸行漸遠,內心涌出惜別之情,通過地上只留下馬蹄印痕,來渲染詩詞所營造的氛圍。通過對詩詞情感的體悟,學生才能夠真切融入詩詞中,與詩詞共鳴、共生,讓情感得以豐盈。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面對不同的詩詞,在教法上也要有所不同。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詩詞,從誦讀、賞析、品味中感悟詩詞的意蘊與情感,讓學生從古詩詞文化中得以熏染,感受古詩詞世界的博遠與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