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紅
(河北承德市雙灤區(qū)實驗中學,河北 承德 067000)
現在的文化知識中許多抽象的知識,特別是中學生知識相對于高中來說跳躍性很大。這樣讓新生剛接觸新的內容時,有一種手足無措,云里霧里的感覺。如果用更多的時間去加強,可能費時費力,達到的效果不一定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就會簡單明了,稍微點撥即可。教學質量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語文課課本的“壺口瀑布”是一本典型的游記,對景物的描寫作為文章的主體,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會其精神。激發(fā)熱愛母親河的感情。就簡單的從課堂上講,比較單一枯燥無味。很多學生沒有見過真正的黃河,更沒有辦法能體會到黃河的壯觀與氣勢。但是若輔助課件,讓學生欣賞到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輔助課件展示出瀑布的磅礴、氣勢的雄偉,驚心動魄的感覺,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疑難問題迎刃而解。即使沒有親身經歷過,也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因為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方法,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簡單明了地表現出來,又能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化課堂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比如說“霸王鞭”是民間舞蹈藝術,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霸王鞭”表演。有人說“霸王鞭”是漢族民間舞蹈;也有人說在云南的白族也有“霸王鞭”表演,其實各地的“霸王鞭”即相同也不同。 有句俗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承德這里將是八表同風,萬物融合。這地域的特有文化也給“霸王鞭”帶來了獨有的承德風情魅力。滿族人鐘情于草原,自稱是馬背上的民族,高舉馬鞭,馳騁駿馬,是滿族人特有的喜好。 “霸王鞭”出現在承德熱河,是滿漢文化交融的一種展現,而這種交融的美好,就寄情于承德這特有的地域文化。舞蹈《鞭兒響?情兒濃》就是從承德本土文化出發(fā),讓觀者感受滿漢文化的交融。鞭兒聲聲響,表達情意濃,在這里學生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好,更可以觸及中原文化的博大;在這里學生可以感觸滿漢同心的美妙,也可以感觸滿漢融合的胸懷。在講述承德的本土文化,傳承“霸王鞭”的經典魅力。
還有中國的太極拳歷史悠久,流派眾多,深受人們的喜歡。太極拳的動作剛柔相濟的一種傳統(tǒng)武術。既能防身,又能達到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的效果。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太極拳部分改編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我們學校按照相關的安排,成立了學校太極社等相關的活動。由專業(yè)老師,體育老師,班主任等老師指導活動,進行有條不紊的進行。在課間操,體育課、體活課中學習太極拳,在學習中加深對太極拳的理解,讓學生在鍛煉中不由自主的喜歡上太極拳,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學習太極拳中感受太極拳的魅力所在,大家團結一致,自覺遵守紀律。滿懷為學校,為祖國爭光的高尚品質。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育運動繼續(xù)發(fā)揚廣大。讓學生了解地方文化,增強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學習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每一篇文章都各有特色,機構精巧,或者語言精簡、或者寓意深刻等等。在學習中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目前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資源比較少。課余時間還被電視,網絡所代替。因此要解決這些難題,作為教師可以做一些努力。比如:在班級建立讀書角,教師可以發(fā)動同事或者身邊的朋友進行捐贈,或者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書籍進行分享。有圖書角以后,可以制定對應的借閱目錄,鼓勵借閱讀書量比較多的同學。循序漸進的讓多數同學都喜歡上閱讀。比如:在班級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分享最近一段時間自己喜歡的作品,作品的一部分或者一段展示給全班同學,在閱讀后分享自己的情感,領悟。然后大家再一起來探討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或者感受作品帶給自己的人生感悟。通過這一閱讀分享的過程,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還比如:現在許多學生都對網絡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在網絡上閱讀一些有價值的書籍。閱讀科普讀物,閱讀大自然的美麗,閱讀文明世界的神秘,閱讀歷史文化的華麗、、、、、、通過這些了解人類可歌可泣的發(fā)展路,能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只有不斷的創(chuàng)造條件,才能讓學生體會閱讀的重要意義。把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閱讀中尋找到樂趣,在快樂中閱讀。從而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更上一層樓。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是優(yōu)化課堂的重要先決條件,提升農村中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途徑。
總之。農村中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是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以及對學生無比的關愛。情感教育作為紐帶,架起了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教學中要求我們要激發(fā)學生參與,引導他們主動的學習興趣, 更要關注農村中學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而使學生全體積極地參與學習,讓文化素養(yǎng)真正的走進課堂,走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