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美衡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學區總校,河北 承德 068350)
人們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的觀點已不完全適應新課改要求。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教材中蘊涵的數學美,以尋到知識的甘泉。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組織者,好的領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我們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看各類教學參考書,再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根據自己的領悟備課。教師著重挖掘數學自身規律,用于啟迪學生思維;挖掘數學美的因素,使教學富于情趣,富于激勵性;師生共同參與每項教學進程,每個教學環節,給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一個動腦、動口、動手機會,讓他們親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每一種美都給人不同的震撼,教師必須認清學生表現出的個性差異,學會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發掘學生的才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尊重這個差異,并利用這個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學生分層、教學分層。
首先,教師對職業的投入需要激情。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喜歡當教師,更不是每個教師都喜歡自己的職業,但是既然已為人師,我們就該學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不斷的發現美、不斷的創造美。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激情投入。教師要熱愛每一名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表現在教師毫無保留的貢獻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體現在:師生間平等的對話、師生間適度的評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用嚴格的規范來愛學生。
再次,教師對教材“激情”的把握。對教材的激情把握,也就是教師要力使數學教學內容具有豐富的感染力。也就是說要量體裁衣,要優化教材、豐富內容、靈活運用使數學內容具有豐富的感染力。要想讓數學內容具有感染力,就需要教師向學生展現數學美的本質,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覺得數學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
首先,給學生留下感知的時間。有位教育專家說,對學生的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鐘,這樣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以及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因此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時也給教師留下了發揮無限智慧和創造力的空間。
其次,給知識的學習留下空間。在課堂上,有些知識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并不是對知識的“舍棄”,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手法,這樣就起到吊學生胃口的作用,讓學生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去發現。
再次,給學生的情感留下空間。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同時更要學會懂得贊賞每一名學生,更加贊賞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的學生,積極營造情感的空間,使課堂教學產生強大的張力。
沒有追求和創造,就沒有高層次的創美活動,也就沒有數學的發展。因此,創造美是審美的最高目的,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就是數學教學的最高目的。
對數學美感的追求是人們進行數學創造的動力來源之一。教師應著重培養、激發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欲望,利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數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感情世界,激發其學習熱情與好奇心,大大加強學習興趣.應該充分根據教材中潛在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創造性想象。
在數學教學中要經常采用“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去體驗美,去欣賞美,形成對數學美的規律性認識,再用這些規律去猜想、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數學問題,從而達到數學審美的最高境界——創造數學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更有利于個體的創造活動的產生和創造力的發揮與發展,拒絕批評。拒絕批評能給學生帶來安全感,利于其創造潛能的發揮,對學生表示誠懇的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是對學生創造性表現的贊揚,也可以是獎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優秀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只有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經歷了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獲得更多來自數學美的滌蕩和洗禮,思維得到升華,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具靈動性,更具有效性,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在于學習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