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京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近年來,隨著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高校人才培養越來越注重從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的要求出發,貫徹“創新、創業”一體化的教育理念,培養出生產服務一線和社會緊缺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學生個體也需要更加認識到個人的成才發展與國家、與地方發展、與區域經濟政治文化、與行業企業等關系的日趨緊密性。
藝術設計類學科是文化表達、傳播的重要學科,藝術設計類學生肩負著為國家、社會文化發展服務的責任。在藝術設計“雙創”人才培養中需要勇于探索課程思政的形式和途徑,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對學生在愛國主義、價值觀、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教育與積極引導作用。
課程思政是指在非思政課的平臺或課程體系中 激活或融入思政的元素,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專業培養與立德樹人相得益彰的教學形式或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藝術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就是要在“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的提升轉化過程中,將“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引導”有機結合,探索潛在與顯性教育、藝術思想與科學實踐的結合。在高等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認知定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書育人在社會更是在課堂,課程思政就是要利用好“課堂”尤其是“專業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課堂的育人工作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將社會與課堂、國家發展與個人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就是要引導每一個學生“在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的交匯點上,規劃人生”。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發現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知識獲得能力更強,個性也更加鮮明。課程思政需以學生為本,為他們的人生發展服務;絕大多數學生的未來都將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國家怎么發展,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前途,需要形成明確的認知和意識。專業課程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中,找到個人成長的方向和空間,找到學習的最大動力。
(二)情感定位,培養政治認同與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血脈與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曾經光耀四方,強盛稱世;也曾經屈膝受辱,幾經危亡;但我們始終沒有屈服,我們的文明傳承下來了,并引領著我們一次次頑強地站立起來。優秀而先進的中國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是國家軟實力的集中表現!中華璀璨的文明文化需要在專業課堂教學、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歷史的傳承、表達、創新!
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設計理念的同時了解歷史、文化及國情,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德、完美人格;通過藝術設計項目實踐中潛在、隱形思政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愛家情懷,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樹立節能環保、遵紀守法等意識。
課程思政不能“帶泥吃蘿卜,洗一段,吃一段”,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也不能一開始拘泥于細節。通盤考慮,循序而進,才能取得整體效果,事半而功倍。
(一)高屋建瓴——課程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
針對藝術教育而言,結合國家教育部的政策文獻,把握好課程教學的總目標,放眼國家發展的大格局,如在藝術史、設計史等藝術理論課程中,抓住藝術、文化發展的脈絡,在專業課程中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課程思政可以先設計一個制高點,拓展課程視野,揭示專業課程的內在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需要教師對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吸納、重構并思考和轉化,方能教學相長,營造更好的“大思政”教育氛圍。
(二)綱舉目張——多渠道教學引導、彰顯價值觀
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是在“雙創”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方式。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先理清主干和知識點,再順藤摸瓜,主動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內涵,豐富課程思政教學手段和形式。通過視頻、故事等方式,解讀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如在《造物史》課程中引入《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相關視頻,在潤物細無聲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動聲色弘揚傳統“器物設計”精神。使專業課程與思政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引導學生在對傳統文化、設計觀念的耳濡目染中愛生活、愛自然、愛設計,樹立正確的認知和價值觀念。
(三)知行合一——實踐與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內在契合,從知識到能力到素質再到信念,內外兼修
根據課程不同特性,在專業課實踐中,通過課題項目、大創項目、參加社會行業比賽等方式引入對社會熱點問題、民俗文化、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的探索實踐。通過項目實踐等形成良好的情感認知,樹立修身養德、節約、環保等的意識。
課程思政設計要把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體驗國家發展,增強“四個自信”,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創新能力,專用技能與價值觀并重。藝術專業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學科,對青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弘揚民族文化和中國精神,使新生一代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有深遠的意義。是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