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躍
(廣東省德慶縣悅城中學,廣東 德慶 526638)
語文課堂本身就是一個交際場合,是訓練學生口語的主戰場。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合適的課堂機會,創設民主輕松的口語交際情境,開展師生或生生互動,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膽量。分組討論是常見的教學環節之一。學生圍繞某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分組開展互動,每個組別就是一個小小的交際單位,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往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鑒賞《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上分組討論,結果發現學生討論能力較為薄弱,組長不懂得組織,學生也不懂得發言,整個小組處于尷尬的冷場狀態。于是,筆者停止了討論,指導一個組開展討論,作為示范。首先指導小組長學會主持,收集意見,然后教會學生有條理地發言,闡明自己的見解。互動中,教師及時肯定和鼓勵,創設輕松的交際氛圍。經過幾次訓練,組長能自信地主持,組員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參與討論,整個班級的口語交際水平大大提高。
初中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一般存在諸多思想問題需要解決。初中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正處于成長期,可塑性很大,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大的盲目性,需要德育的引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首先就應該給學生傳導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意識。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使學生了解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追求。依托德育課程的開設,或者是深化課程教育形式,圍繞學生開展以人際關系為主的專題活動,在學生人際交往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其對宿舍生活和宿舍人際關系構建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在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學習和工作間進行正確抉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是朗讀訓練。朗讀是語文課堂經常開展的教學環節,是訓練口語的基本途徑。一般說來,朗讀好的學生口語水平相應高,語言交際能力也較強。因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是在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中學生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是演講訓練。演講,是一門綜合的臨場表達藝術,是優化學生口語的必經途徑。演講,首先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晰,語言的基本功要扎實;其次,語言講究技巧,借助表情、手勢、體態等調動聽眾的情緒,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其三,力求有個性和風度,使演講成為較高水平的人際交往。為此,需要教師不斷地創設演講情境,不斷地互動并優化,才能培養學生高超的演講技巧,儲備豐富而生動的演講語言,培養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也出現許多新的問題,社會諸多不良因素滲透到學校中,多元文化和不同價值觀影響著初中生,使其產生了許多不正確、不合理的人際交往方式,這對價值觀、人生觀尚在不斷完善的中學生來說,具有潛在的利弊影響。因此,要努力營造好適于農村初中生人際交往良好發展的外部環境,以健康積極的環境氛圍疏通農村初中生人際交往情境,增進學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成長。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文化德育。校園文化環境的好壞影響到班級人際交往情境理想與否。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校園生活中友好相處、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基礎。校園文化建設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校園整體育人文化建設,在校園人際關系上倡導積極上、健康交往的文化宣傳,將學校德育寓于文化之中,以文化推動德育建設,帶動學生情感交流,是農村學生在校園學習中感受到文化教育,建立起良好的人際溝通情境。二是班級內部的文化建設,從文化的視角與學生探討人際交往,通過班級內部評比活動等的開展,引導學生自我發現,鼓勵大學生自主建設班級文化,以此激發班級成員之間的情感溝通交流,如構建“勤勞小蜜蜂”、“學霸之爭”等等。班級內部的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帶動班級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提升學生的上進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等,有效提升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發揮班級育人作用。第二,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當前網絡的發展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破解學生因距離和環境等而產生的人際關系困惑,提升了人際交往的空間。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不良文化影響,學生容易過多依賴網絡而忽視現實人際關系,影響學生正常的人際溝通與交往。由于網絡社交的盛行而影響到學生人際關系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尤為重要。學校應當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對學生人際交往倡導健康積極的輿論,對消極負面的消息予以制止,努力營造起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和外在環境。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合理良性使用網絡,加強學生人際交往協助,提高學生自制能力和甄別能力,減小網絡的負面影響促進學生和諧交往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