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瑜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引文:當今時代,計算機技術得到普及,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和課堂教學。越來越多的院校采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授課。多媒體教學較之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相當的優越性,靈活生動、清潔衛生,并且可以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擴充教材的信息量。因此,本文圍繞著多媒體技術在中職法律教學中的優勢和應用策略方面展開論述,希望為中職院校的法律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中職法律的課堂教學中去,首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大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殊不知這種填鴨式的灌輸方法不適合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中職學生本身年紀偏小,世界觀和價值觀尚處在未定型的階段,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1]。這種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應當實實在在被學生內化,吸收到腦海中去。因此,教師更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大大改善了傳統法律教學的枯燥無味和繁陳冗雜,其豐富的教學形式很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樂于主動接受法律知識。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了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多媒體技術在中職法律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節約了教師抄寫板書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教師可以使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展開教學,只需要在課前做好課件即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可以在課前提出目標和任務,以課件的形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事先預習,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使用多媒體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對課件的設計和運用。想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必須做好課件的設計工作,使教學演示文稿中包含趣味性和教學性兩大因素。面對中職院校的學生群體,課程難度不宜過大,應當采用淺顯易懂容易掌握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當注意課件自身的內在邏輯,保持調理通順不能自相矛盾,保持前后一致,注重科學性和邏輯性的內在統一。同時,針對中職學生群體,課件的設計應當保持深入淺出,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旨在引人入勝,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演示文稿不是傳統板書的電子化,而是教學思想上的本質創新,課件設計還需要注意知識之間的銜接自然,防止知識之間跨度過大,學生難以接受。總之,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多媒體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關鍵點之一。
運用多媒體教學背后的指導思想是學生地位的轉變。在過去的傳統教學當中,主要采取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灌輸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多媒體被中職院校法律教學廣泛運用之后,教師應當領會相關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的學以致用,而不是教師的單方面輸出[3]。在當前的教學情況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當起教學引導者的作用,對課件上的相關知識進行串聯和講解。單純的多媒體課件只能做到把知識點展示給學生,而教師則要用語言將課件內容解釋給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聯系,對疑難知識點進行設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而有了多媒體教學方式,以上這一切變得便于進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在課前用多媒體的方式布置預習任務,在課件中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進行講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將書本知識進行擴充,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與知識點有關的素材,比如在講述一個法律概念時,將與之相關的社會熱點事件搜索出來,方便學生對號入座,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相關的社會問題的解決思路,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和改進,并非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全盤替換。當遇到有些法律知識不適合完全用多媒體形式來講解時,教師應當注意傳統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相互配合,使用協調的教學手段,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將黑板板書和多媒體資源相結合,取長補短,實現新舊教學手段的優勢互補。總而言之,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法律教學時,應當配套的更新一系列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向學生表述知識,在課堂上多增設一些討論交流的環節,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采用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講解,使學生易于掌握,真正從多媒體教學當中受益。
結語: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具有諸多優勢,中職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開展法律教學,革新教育思想,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