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麗
(拉薩市司法局陽光公證處,西藏 拉薩 850000)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常態化,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也基本定型,基于此,傳統狀態下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發展理念都需要進行一點的調整,社會相關行業的資金交流方式也需要從新的去適應經濟新常態。公證業務的轉變和創新是新常態經濟環境下中典型代表。筆者結合多年公證業務經驗,從公證業務制度路徑、信息化路徑以及改革創新路徑三方面分析了公證業務路徑選擇,旨在更好的推進公證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結合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糾紛問題越來越復雜化,因此,公證機構需要將公證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涵蓋更廣闊的業務調解。除了傳統公證內容外,還應該包括財產繼承、合同公證、委托聲明、遺囑繼承、資產拍賣、婚姻狀況等,這些民事經濟類公證項目都應該涵蓋其中,公證部門應該繼續依托新常態這一經濟發展大背景,不斷豐富公證業務的內涵。
為了更好地實現公證業務的拓展,必須保證公證調節具有真實的法律效力,如果這一點不能得到有效保證,那么公證業務的發展就像無根浮萍一樣。因此,需要我國法律承認公證調解書與法院調解書的效力是相同的,且具有同樣的強制約束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的保證公證業務的良性發展。
社會在發展,各種新型事物也在不斷涌現,為了提升公證調解業務的適應性,需要公證部門建立一套健全的調解機制,保證如果當事人一方如果不進行實際履行時,可以保障公證調節的有效實施。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公證調解的適用范圍,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機制也變得非常重要。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證業務行業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建立健全信息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原理,準確地整個需要進行公證的人員信息,不僅提升了公證業務的效率,還可以保證公證的有效性。
在互聯網環境下,公證機構需要重新整合檔案數據,盡快實現檔案信息數據化管理,不僅提升公證機構自身的工作效率,便于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還可以有效節省公共資源,方面需要人員在網上探查相關資訊,避免不必要的業務等待。此外,信息化管理的進一步實施,還可以使公證機構與其他信息平臺進行對接,有利于公證效率的提高,進一步簡化整個公證業務流程。
新常態環境帶來新的變化,公證機構需要主動地去適應社會發展中的變革,在人們多樣化公證需求的同時,需要從自身業務內部處罰,精簡各項公證業務流程,為民眾實施個性化服務和管理,進而實現自我管理的突破。公證業務作為我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更加務實于民,并且還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為民眾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
公證業務的改革和調整時基于依法治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證公證業務的公平、公正,在經濟新常態發展視角下,堅持為人們服務這一基調,不斷地優化信息,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更加從容地面對經濟新常態帶來的變化和挑戰。
公證行業相關人員應該提前認識到“新常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公證行業應該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從行業的變化中尋找提升自身的機遇,把握好自身社會的定位,承擔起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主動拓展自身的業務范圍,用真誠的服務來回報社會,只要堅持這一點,公證業務的道路只會越走越寬。此外,為了應對未來社會的變革,公證行業還應該自我造血,不斷培養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打造專業化的公證業務人才隊伍,以此來保證公證業務的創新動力,增強公證業務的適應能力。
經濟新常態發展不僅是公證業務的一次巨大挑戰,也是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巨大機遇,公證業務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堅守自身原有職責的同時,根據民眾的需要不斷調整自身業務范圍,精簡各項工作流程,為民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公證行業還應該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帶來的便利,進一步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緊跟時代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