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娟
(河北省任丘市出岸鎮謝家務幼兒園,河北 任丘 062550)
語言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決于語言。”可見語言與智力密切相關。幼兒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幼兒的語言發展十分迅速,詞匯量日益增加,通過發展,孩子可以簡單、連貫地敘述見聞、表達思想。幼兒語言的培養關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那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呢,必須家校共管,具體做法如下:
家庭中家長要多與孩子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樂意講話,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和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于說、樂于講。
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游樂園等地,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景物,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于交談,有時,也讓孩子與小動物、植物談話。這樣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們的內心在想些什么。孩子們的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會流露出想說的欲望。
親子閱讀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父母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地提問或講解,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事物的看法,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豐富學生生活,創設語言環境幼兒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獲得發展。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的語言。在開學時,我們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些綠色植物,讓他們自己種植與照料,以便在豐富知識的同時增強幼兒的責任心。有的幼兒非常負責,每天都去給自己的花草澆水,邊澆水還邊進行觀察,觀察別人的同時也觀察自己的。看到這一情景,我便靈機一動,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講給大家聽。有的說,我看到了嫩綠的葉子,有的說,我看到了美麗的小花,像五角星一樣的,有的說,我看到了吊蘭的葉子是細細長長的,還從中間向兩邊垂下來呢……孩子們說的是興致勃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告訴大家。于是,我便趁勢引導,讓孩子們每天都去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然后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有一次,一位看到自己的花開了,就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老師,老師,我的花開了,是紅色的,真漂亮,聞起來還有淡淡的清香呢。”聽到這,我不僅為他鼓起掌來,“你說的話和你種的花一樣漂亮,再接再厲,好嗎?”聽了我的表揚,他那高興勁就別提了。看來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不僅使幼兒豐富了知識,陶冶了情操,也使幼兒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在幼兒直接感知中就發展了他們的語言。
從日常生活入手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的基礎是感覺、知覺。幼兒園的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表現以語言表達為主。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使幼兒能輕松,愉快地用語言進行交際,正確地表達一日活動中幼兒的思想感情。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每一個積極因素,鼓勵幼兒親自去看、去聽,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如下午吃點心時,是用圓形的小糕點,在幼兒認識香噴噴的糕點是圓形的時候,我就進行即興提問:什么東西也是圓形的?什么東西是香噴噴的?幼兒紛紛回答出:皮球是圓形的,火車輪子,汽車輪子是圓形的,還有太陽、鈕扣等等也是圓形的。蘋果、香水、蛋糕等是香噴噴的。
我們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話,誘發幼兒積極發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樣進幼兒園的?”“路上的行人看見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學的?”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地向你做介紹。又如:忽然下雨,就問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聲怎樣?為什么雨一會又不下了?幼兒在親身觀察、思考后,都能說出小雨的聲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鬧鐘走動一樣,大雨的聲音是嘩啦嘩啦的,象流水一樣等等。由于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教師又及時進行啟發誘發,使幼兒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
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善于與人交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不愛說話,說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要體會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人施教;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愛說話的幼兒,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