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鎖
(河北省武邑縣趙橋中心校趙橋中心小學,河北 衡水 053400)
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指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法則及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具有準確、簡練、抽象和符號化等特點,掌握數學語言能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規律、揭示事物本質,有利于思維發展。數學教學過程伴隨數學語言的學習,數學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自學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地閱讀,他日后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由此可見,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其閱讀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學階段家長們比較注重孩子們藝術特長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孩子們閱讀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是學校雖建有圖書館并配備了大量圖書資源,班級也設有圖書角,但數學方面的閱讀書籍既少也不一定適合該年齡段學生閱讀,比如熱門讀物不多、閱讀難度不匹配、學生可選余地少圖書借閱管理手續繁雜,又進一步降低了圖書流通率,甚至有些班級為了圖省事,干脆將圖書角當成了擺設。二是學生閱讀書目基本以文學故事、歷史文化、人文藝術類為主,學校在開展書香校園、演講、朗誦、手抄報等評比活動時往往也忽略數學學科的參與。因此數學學科的課外閱讀氛圍較差,學生明顯缺乏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閱讀時間明顯不足。三是閱讀方法掌握不夠,方法缺乏針對性,閱讀習慣尚待培養,自覺意識尤需加強。四是部分教師不敢放手讓低年級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課堂上往往聽得多,讀的少。因學生閱讀能力較差而造成讀不懂數學題、不會分析、不能理解的現象普遍存在。以上情形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國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涉及閱讀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數學定義和概念的閱讀理解。通過列出事物的基本屬性來描寫或者規范概念的意義,語言簡練而準確,不得引起歧義。文字題的閱讀理解。小學計算教學貫穿于數學學習全程,四則混合運算文字題是學生最容易混淆,錯誤率最高的題型,它將直觀的算式題改變成文本信息呈現出來,學生要讀懂隱含的文本信息,明確計算順序和邏輯關系。應用題閱讀理解。將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文字進行描述,通過設定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讓學生閱讀分析求解順序,表達計算過程和解題思路,從而幫助學生邏輯分析和思維建構。看圖題閱讀理解。語文中看圖寫話、看圖作文是一種情景再現,數學中的看圖就是數形結構演變、邏輯思維的再現,從直觀的實物示意圖形,再到線段圖、幾何圖既能實現直觀到抽象的轉化,同樣也能實現互逆過程。
1.借助智慧閱讀平臺,開展課前閱讀。日常教學是,我充分利用了歙縣智慧閱讀平臺的海量資源和“一屏三端”功能,學生在利用“超星學習通”進行課前預習時,可先自行閱讀每課時中的“讀一讀”“童話故事”和“圖書推薦”中的書籍,如:部編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可以讓學生閱讀有關長度單位的童話故事《小淘氣的奇怪夢》和《國王的新衣有多長》,讓孩子再閱讀中感受長度單位,初步建立長度單位的感念。又如:再教學《認識時間》時,讓孩子課前在“學習通”上閱讀《數學幫幫忙:上車嘍!》和《趕不上的輪船》兩個小故事,讓學生了解認識時間的重要性,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2.挖掘教材閱讀內容,重視課堂閱讀。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閱讀資源,針對教材中“你知道嗎?”我國古代數學知識、小知識通過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閱讀氛圍營造中滲透思想數學知識。3.推薦優秀數學書籍,拓展課外閱讀。我還借助歙縣智慧閱讀平臺的海量資源,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分級推薦數學方面的優秀課外書籍。
1.聯系生活實際,激發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通過閱讀生活中一些真實而有趣的數學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數學知識,走進數學殿堂。2.適度表揚鼓勵,提高閱讀興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一定會身心愉悅。對于在數學閱讀方面的自覺行為,要適時從語言、神態、肢體、表情或物質方面給予激勵,積極的評價更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勁頭。3.開展多種活動,保持濃厚興趣。教師在規劃教育教學活動時,可將數學閱讀活動融入教學計劃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1.首先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低年級學生可以采用聽有聲閱讀和看繪本相結合,在學校聽老師閱讀,居家聽家長閱讀。高年級既可以教材為主自學式閱讀,也可根據教師推薦或自己興趣選擇優秀課外書籍,要堅持每天閱讀、持之以恒。2.其次要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教學中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在同一知識點的計算題正確率很高,判斷題、文字題、解決實際問題等類型時卻很低。究其原因發現:這些學生已經掌握這部分教學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沒有認真閱讀習題、誤解題意、看錯數字造成的。因此要培養學生認真專注的閱讀習慣,從而杜絕上述情況發生。3.最后要養成理解思考的習慣。古人常云“學而不思則罔”“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敝鲃淤|疑問難是積極思考的體現,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大膽質疑問難、積極思考,還要積極創造有利時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最終達到提升數學閱讀能力和學科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