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博
(杭州中國動漫博物館,浙江 杭州 310053)
《聊齋志異》中有書癡郎玉柱,深信書中自有顏如玉、千鐘粟、黃金屋,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僅不盼娶妻,對屋外的事情也是一概不聞不問。
古代已有沉迷于現實社會以外不能自拔的例子,現代沉迷于虛擬世界的人更多。但他們所癡迷的,并非憑空而來之物,也都是基于現實進行加工、再創作,通過各種手段呈現出來的“虛擬世界”??梢哉f,虛擬誕生與現實,虛擬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延伸。
那為何源于現實的“虛擬世界”,對于許多人來說比起現實更吸引人呢?
虛擬世界中修正了現實世界的瑕疵。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F實世界中總是有數不勝數的不如人意。現實世界是客觀存在通過人類的感官映射在大腦中的倒影,大多數時候是不完美的。在自然規律的限制下下,鮮花會枯萎,美人會衰老。但在虛擬世界中,人類可以最大程度地將這些遺憾消除。人們可以通過全息影像配合其他技術手段,將已逝的明星精彩的演出重新還原出來;也可以通過3D制作,將四季的美景永遠定格下來。現實世界中其貌不揚的人,在游戲世界里可以創造一個或英俊或威武或窈窕的全新形象。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中不完美事物的修正程度必將越來越高。也許有一天,人們真的可以像《攻殼機動隊》中描寫的那樣,將自己意識上傳到網絡,連人類最大的遺憾——生老病死都能在虛擬世界中修正。
虛擬世界重置了現實世界中的階級體系。
縱觀歷史,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將對全社會的階級體系進行重塑。虛擬世界正是新時代技術進步大背景下的產物,且必將在未來新的技術革命中發展壯大。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沒有社會地位、窮困潦倒的人,可以成為一款網絡游戲中的佼佼者,被無數人敬仰;一個在現實世界中尋找不到伴侶的人,在網絡上也許可以輕易發展許多段戀情。當那些被階級固化社會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們,找到一個得以自我重鑄的全新世界,且又不容易觸及現實社會中統治階級利益時,必將有海量的人匯入虛擬世界當中。
虛擬世界中能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歡愉感。
環游世界也許是許多人的一大夢想,大多數人也都清楚,真正想環游世界要付出的金錢、時間成本都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但這并不能阻止人類游歷四方的原始沖動,古人可以用讀萬卷書來行萬里路,在當時的他們看來,以文字架構起的這一最原始的“虛擬世界”中了解到五湖四海的模樣,已經是足夠令人滿足的事情了。而現代人在網絡時代,坐在家中就能通過各種方式體驗到全球各個角落的風土人情,“云游覽”、“云逛展”這些概念也在年輕人當中逐漸興起。而在現代上網查看世界各地的影像圖片資料與古代人獲得大量書籍比起來,要付出的代價簡直太小了,幾乎人人都能輕易做到。電子游戲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也正是因為在游戲中獲取快樂的成本和難易度比在現實世界中許多娛樂活動都要高。未來,技術將會推動虛擬世界的“建設”,人們將更加容易地在虛擬世界中獲得更多的愉悅,這也將使虛擬世界的繁榮進入全新時代。
目前,用于連接人類與虛擬世界的技術手段,幾乎都是作用于人類感官上的。在未來,當直接作用于人類大腦的技術手段成熟后,也許現實世界真的將全面被虛擬世界替代。腦后插管的時代可能真的會來臨。
近些年來,無論是在文學、影視、還是動漫游戲作品中,對機器人、人工智能的描寫已經成為了文化圈中的全新風潮。
未來的社會中,也許會出現許多種和現代人認知完全不同的“人類”概念,令人類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又多出許多迷惘。
“如此說來,我認為你們人類的DNA也不過是一段被設計用來自我儲存的程序。生命就像誕生在信息洪流中的一個節點,DNA對生命而言,就像是人類的記憶系統一樣,獨一無二的記憶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人。雖則記憶本身就像是虛無的夢幻,人還是要依賴記憶而存活。當電腦已能使記憶外部化時,你們應該認真考慮一下其中的意義……我是誕生于信息海洋中的生命體?!?/p>
“大概所有的全身義體化的生化人都會有同樣的困惑,也許自己很早以前就死了,現在的我只是由義體和電子腦構成的虛擬人格,也許真實的“我”根本就不曾存在過…… 我的存在終究也只是由周圍的狀況做出相應的判斷而已。”
可以預見,隨著VR、AR等全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虛擬內容質量及互動模式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類活動將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完成。
小說《艾比斯之夢》描述了一個人工智能已經高度發達,他們可以摒棄人類思想中一切丑陋、落后的因子,成為貨真價實的“真善美的化身”。絕大多數人類在精神層面被人工智能感化,放棄繁衍后代而自然走向滅絕的世界。
《艾比斯之夢》中描繪的未來世界,在多數現代人看來也許很荒謬。但又有多少古人,甚至近現代人能預料到,如今的世界上有那么多足以讓人每天花上10小時以上的互聯網世界存在。又有誰能想到,年輕人大多數的社交活動、維持生計的工作、吃穿,幾乎都可以在一間幾平方米的房間中,通過電腦、手機連接互聯網完成。回頭看現今世界,我們是否能發現越是在科技和社會文化發達的國家,人們的生育愿望就越趨于降低?如果這一狀況真如小說中那樣發展下去,是否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真的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呢?
不管未來隨著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關系將如何發展,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進軍”已經是眼前的事情了。2020年以后誕生的一代人,從呱呱墜地起就與虛擬世界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聯系,大到人生價值的實現,小到吃穿住行,人類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與虛擬世界產生聯系。沒有任何人能在這歷史洪流中獨善其身。
也許我們是時候在與海量的圖像、信息打完一天交道后,靜下來認真思考,在這吞食現實的虛擬世界中,我們將如何前進,將何去何從。也許只有這樣,人類才不至于在浩瀚的虛擬世界海洋當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