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康平
(江西省上高二中,江西 宜春 336400)
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與學生內驅力的激發有很大的關系,而激發學生內驅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興趣,其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新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要充分重視激發學生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生穩定的學習動機。高中英語課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很大,需要學生上課非常專注且認真主動地投入,從而保證學生聽課的效率,這樣才會對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有幫助。
提問就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其能使學生保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度,保證注意力集中。而教師在問題設置上,可以是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整合或者拓展、延伸,利用好教材,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設問。特別是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是自由發言,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很高。同時,一些視野開闊的學生可能會提供新的資源或者視角,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來有效調動學生,這樣學生的主動性會更強,學習效果也會優化。
我們常常發現,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單純聽教師講,其結果往往是記住了知識,但是對于知識系統、全面的了解還是有所欠缺,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有距離的,是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這種條件下,教師適時的提問就有利于學生解決這些不足,通過教師問題的引導,引發學生的主動思維,嘗試自己去尋找答案,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整合。而學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之后,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才會更深刻,這是符合當前新課改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的,也對學生學習英語非常有幫助。
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居于核心地位,教師的教學活動一定要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而展開。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班級中學生的層次差異是現實存在的,這可能是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積累、反應速度等因素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反對一刀切,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
具體來說,在提問前,教師在備課環節設置問題時,就要提前考慮好所設置的問題針對哪一層次的學生。對于英語基礎較好,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難度和綜合性要更大一些,以便于鍛煉其能力;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要在教材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有利于其消化和吸收知識;對于成績較弱的學生,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的較為簡單的問題,通過讓他們參與進來逐漸培養其學習英語的信心,從而使其更努力地投入英語學習中。
從現實來看,很多教師在提問中問得更多的是“yes”或者“No”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學生都能回答,但是其價值性較低,因為沒有真正體現出學生的有效思維。提問是培養和鍛煉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過程,所以要形式靈活,甚至可以有教師的不斷追問,形成對于學生深度思維的引導,這樣其效果也會更好。問題要有知識性的,也要有開放性的問題、討論性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才會更高一些,同時思維度會更廣。特別是那些有一定的推理學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再回答問題,可能效果會更好。當然,我們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這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喜歡的,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相當的知識儲備和獨立的思維認知,他們喜歡展示自己,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當然,也要多設計一些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提升學生能力。
花開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同樣學生回答問題也需要時間。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原本設置了問題,但是當學生回答時間過長時往往就缺乏了耐心,出現了包辦甚至批評學生的現象,這就失去了設置問題的價值,也背離了我們設置問題的初衷,非常不可取。實際上,有時教師更多的是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了學情。教師一定要以耐心的態度延長一點等待時間,或給予學生適當的暗示,學生才能順利地回答出問題。教師要善于判斷學生的能力,根據不同問題的難度,給予學生不同的時間進行思考,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有時間充分理解問題,也可以保證學生有時間思考并努力正確回答問題,增加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提高問題回答的質量。如果需要課堂小組討論,更要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樣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充分練習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學生回答的準確率提高,自信心也會增強。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會進行回答,回答結束后需要教師進行評價和反饋,這是很多學生比較在意的,也是教師拉近師生距離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的評價不要太籠統或者是簡單的“好”或“對”,最好是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進行簡單點評,既是對回答問題學生的肯定,也能夠形成引導示范的效果。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不能馬上就給學生正確答案,可以耐心進行引導,最好是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結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鍛煉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