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磊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平方子鄉總校,河北 青龍 066503)
因為各種不同的色彩,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多姿多彩,幼兒在認識世界之初,最先認識到的就是有關色彩的事物,孩子的天性使然,讓他們對色彩十分敏感,因此,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色彩感覺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對于塑造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促進作用。然而,如何加強色彩教學水平和質量,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尋找新的教學方式和措施。
在小學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還很難做到深刻理解美術作品的真正內涵,將色彩教學融入美術作品的方式則可以促進學生對色彩的深刻理解,建立更好的色彩感覺。很多時候,在搭配色彩或者色彩運用的過程中是憑借一種自我感覺。教師在色彩教學時,學生可以充分自由發揮來運用色彩,學生在感受色彩的同時也建立了對色彩和美術的感覺,逐漸加深對色彩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對運用色彩的練習也會比較熟練。運用色彩教學的方式,就是說,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知藍天、白云和綠地的變化,體驗美麗的色彩,在不斷的色彩運用中,無形中也漸漸建立對色彩的感覺。
小學生還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要想學好美術,必須奠定學習美術的基礎,即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加強學生對美術和色彩的認識則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的重中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色彩教學的意義。
目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和家長沒有對學生喜歡的顏色足夠地重視,只注重學生對整體圖案的形狀和線條的把握,美術學習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偏重點。在色彩的繪畫與描述時,要求孩子按照事物原本的顏色進行學習,禁錮了小學生對色彩的想象、感受和認知,往往扼殺了學生的真實個性的進一步發展,抹滅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和理解。同時,教師在美術教學時,缺乏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能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色彩的認知,讓學生在一堆空洞的色彩中進行學習,缺乏實際接觸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感到無聊。單純地在理論方面指導學生感知和運用色彩,只會影響學生審美心理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色彩是學生掌握和運用色彩的基本和關鍵。教師在色彩教學時,積極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中不同的色彩,加強對色彩的認知。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色彩,體會色彩在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來的情感,同時將光源、環境等因素綜合起來進行觀察。色彩的明暗度在不同程度的光源下會呈現不同的變化,色彩的情感在不同的環境中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觀察大自然中的不同色彩來加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
在對色彩進行觀察之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色彩。觀察色彩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色彩。運用色彩就是要促進學生和色彩的溝通,激發學生想象的靈感,運用得當的話,可以讓美術作品栩栩如生,所展現出來的內涵更加深刻。因此,教師要合理指導小學生掌握以及正確運用色彩。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美術館或者展覽館觀摩有內涵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分析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色彩運用。之后,讓學生自己自由地搭配色彩,肯定學生大膽運用色彩的積極性,在練習中熟悉色彩的運用。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生活是最實用的實踐。結合實際生活,加強色彩教學實踐在美術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色彩大膽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寫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增加學生實踐練習的課程,在學生感受實際生活的同時,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加強對色彩的運用。
色彩作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美術作品有了色彩的運用而更加生動、形象。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色彩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將之充分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順應21 世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時代潮流,小學美術教育也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小學美術作為小學生自由發揮和想象的一門課程,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色彩的變化,開放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重點分析了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積極意義,美術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