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光明幼兒園,寧夏 賀蘭 750200)
“‘心向善,則善存’,教育之根本就是與人為善,成人之美!”這是我自從事教育事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身體力行的一句自我箴言。
我叫陳玉萍,今年73歲,從事教育事業已經有五十余載。2000年,我從小學教師崗位退休后,并沒有選擇像大多數退休老太太那樣回到家,帶著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而是選擇了繼續投身教育事業,因為我覺得我喜歡教育這個行業,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看著他們快樂成長的這種感覺。
2000年,我創辦了光明幼兒園,當時條件特別艱苦,園舍還是不足100平米的平房,在園幼兒30余名。經過18年的發展,如今的光明幼兒園占地2000平米,建筑面積1710平米,戶外活動場地800平米。現開設10個班,大班140人,中班124人,小班53人,在園幼兒300余名,園內有教職工40人,其中教師20人,保育員10人(專職教師及保育員中本科畢業1人,大專畢業15人,中專畢業14人,)后勤人員4人,行政管理人員5人,保健醫生1人。
如今的光明幼兒園,幼兒園園舍獨立,周邊環境安全、衛生。園內建筑安全堅固,通風采光符合建筑規范要求,功能劃分合理。環境優美清新,遠離噪音,達到了兒童化、人文化、教育化的要求,各部室齊全,設施設備先進,班內均配有多媒體觸模一體機、電鋼琴、廣播系統、飲水設施、局域網等先進設備。活動室配足配齊幼兒操作材料、各類圖書與桌面玩具;戶外設有大型組合玩具及促進幼兒體能發展的各類體育器械和自制玩具,所有設施設備均環保安全。
2013年,被銀川市教育局審批為“自治區一類”幼兒園;2014年10月,被自治區民政廳社會組織工委審批為“三A”級單位;2016年,被評為普惠園。
作為一所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我深深體會到民辦園發展的不易,但我認為幼兒教育事業是善行之事,關乎每個孩子的一生,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日常幼兒園管理教學中,我一絲不茍,不斷總結管理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辦園水平。在這些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心向善美、情懷不減、細致入微、開拓創新。
從2000年一直到現在,經常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陳園長,你這么大年齡了,還不回家領孫子,天天爬到幼兒園,那么累,到底是圖啥呢?”
說起這個問題還要從2000年講起,在退休那年,我經常發現街上一些外地商販、進城農民一邊帶著很小的孩子,一邊做生意,那些孩子們跟著大人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的,吃不好、睡不好、也不安全,更別提接受學前教育了。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的時候,就覺得這些孩子太可憐了,自己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后來我了解到,多數小商販并不是不想讓孩子進幼兒園,主要因就是我們賀蘭縣當時的幼兒教育資源跟不上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公辦園的入園名額非常緊缺,這些外地人和農村人的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公辦幼兒園。當時,我就想自己雖然退休了,但還是非常喜歡教育這一行,自己還能干的動,于是就決定辦一所民辦幼兒園,這就是為什么我退休后繼續選擇堅持在教育行業的重要原因。
從創辦幼兒園以來,從不讓一位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退園。自2000年至今,我園共減免困難、殘疾兒童保教費、伙食費累計達15余萬元,受惠兒童112人。
除了減免學費,每當幼兒園有孩子患重大疾病或遭遇事故的時候,我都帶頭進行捐助,18年來,我個人累計向困難兒童及社會其他困難人群捐助善款6萬余元,號召全院教職工、小朋友捐助善款10余萬元。
為了能減輕我園困難家庭兒童的費用負擔、增加幼兒園教師收入,從開辦幼兒園以來,我積極對接教育、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及縣域的企業,爭取各類優惠補貼政策及慰問金、慰問品等,惠及幼兒園教職工、入園兒童2000余人次。
在幫扶殘障兒童方面,我嚴格要求每一位教師、保育員不得歧視殘障兒童,對這些孩子要更加關注,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對待小孩子,需要善心、善行,要引導他們向善向美”這是我對每一位幼兒園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強調最多的話。在我的引導下,我園自辦園18年以來,從未發生過過激體罰、虐待兒童等教育事故。
我一直認為,教育事業是需要情懷的,沒有對教育事業的崇敬之心、執著追求和矢志不渝,是干不好教育事業的。
在這樣一個人們對金錢物質更加趨之若鶩的世代,我對幼兒園教職工說的最多的就是:“從事幼兒教育是需要情懷的,如果你沒有這份情懷,不能安下心去對待這份事業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那你就是不稱職的!”
從事教育事業50多年來,就是這份對教育事業的崇敬之心和矢志不渝的情懷驅使我不敢怠慢、不斷前進,不停學習,全身心投入到為每位入園兒童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環境,為我們的老師提供更好的收入待遇的工作上去的。
雖然自己已經是70歲高齡了,但在學習創新上,從不落伍。近年來,我多次參加在北京、西安等地舉辦的各類學前教育研討會、培訓班,拿出經費安排骨干教師、新入職教師定期參加省內外舉辦的各類培訓。
每次參加培訓,我都是培訓班上年齡最大的那個,我用行動踐行著“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老話。
2010年來,我園先后與北京、銀川等多家學前教育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引入、引進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優質的教學活動,師資隊伍和辦園水平穩步提升。
“不負青春、不負卿,不服年華、不服老”,我無法轟轟烈烈,但我可以堅守不渝!只要我還能走得動,我仍將是幼兒園來的最早、回的最遲的那個,用善存之心和無微不至來關照著每一個來到光明幼兒園的孩子,當看著他們平安、快樂的茁壯成長,我便是快樂和知足的。我將堅守這份情懷直至絲方盡、蠟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