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新課改后,小學美術教學也求新求變。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課堂設計中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可脫離學生實際,忽視學生內心感受,否則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愛美術課呢?首先,教師要認清教育的本質,不是一味地追求“業績”,或者試卷上的“分數”,而是培養出一個個鮮明而富有個性的人,教學要從發展學生能力、個性以及學習方法出發。其次,教師要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個體性特點進行教案設計,從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
比如,我在教學《我造的花園》這一內容時,在上課之前,我對所授班級學生的男女比例、美術基礎、紀律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解,再根據文本進行教案的設計,并采取了討論與交流的方式進行授課。在導入環節上,是通過談話導入主題。教師提問:如果你擁有一塊足夠大的地,你造了一幢漂亮的房子,剩下的地,你想用來做什么呢?然后,讓小組交流討論,從而引出“造個漂亮的花園”這一課題。在動手實踐環節,教師可先讓一位學生代表,解說一下自己花園的設計理念,重點闡述一些“亮點”設計。比如,花園名稱、整體布局設計介紹、亮點介紹、色彩搭配以及色彩給人帶來的感受等。由此可見,小學美術不僅是一門體現美的學科,而且是一門有難度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圍繞“學生為主體”進行教案設計或導入語,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有意識地創設多邊互動平臺,并且給予足夠的鼓勵與幫助,盡力地發揮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目前,仍有一部分小學美術教師思想保守,教法單一,總以“權威聲音”要求學生全盤接受,壓制學生的思想,導致課堂極其沉悶、不生動,學生成了被動學習的“機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要轉變與學生交流的方式,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進而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勇于打破以往美術教學的桎梏,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知識,提升教學效率。
比如,我在教學《動物面具》這一內容時,采用欣賞加討論的方式進行,采用多媒體方式導入。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面具,其中重點欣賞儺戲面具、藏面具。然后,讓學生分組交流儺戲面具的特點。通過這種導入方式,并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形成一種多邊互動的效果,不僅融洽了師生情感,而且得出了儺戲面具與藏面具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實際特點,針對性地進行導入,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設多邊交流平臺,確保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有效地互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與時間,從而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十分關鍵,可以讓課堂不再呆板、沉悶,變得生動活躍,具有吸引力。因此,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充分重視美術教學方法的總結與研究,高效發揮小學美術課堂的多樣化教學導入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有效接受相應的美術知識。
可以,采用音樂導入美術教學內容,如在《水墨花鳥》這一課的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在正式授課前,播放歌曲《小燕子》,學生可以在聽歌的過程中,形成對于燕子的初始印象,并在心中初步形成關于鳥的雛形,為后續的教學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又比如,在《聽音樂畫音樂》這一課,采用音樂導入的方法授課。在形式上,教師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教師播放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自由完成作品,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評。整個過程,學生積極性相當高,課堂氣氛特別好。可見多樣化的導入方式,可以打破枯燥的知識講授的弊端,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課堂,使課堂氣氛活躍。因此,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教法的多樣化,歸納出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小學生對美術課的極大興趣,進而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每一位小學美術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仔細鉆研教材,把握重難點,并且科學地設計好教案,合理運用“導入”策略,點燃智慧的火花,引領學生走進美術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