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高職院校肩負著向各個崗位輸出人才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廣大青少年人群走向社會、成家立業的重要途徑。在國際化的大形勢下,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素養也成為必然要求。創新發展,帶動學生英語素養水平上新臺階成為我們重要的培養任務。
(一)學生的學科基礎薄弱。除了少部分同學發揮時常,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入學成績都是對其學習水平的真實反饋。這些同學在英語方面的底子本來就比較薄,在進入高職學校之后,如果面對相對寬松的校園氛圍,學生對于英語這門學過卻沒怎么用過的學科就更會失去興趣,導致英語學習成果大打折扣。在高職院校老師進行英語教學中,可以看到每個班級都有不少同學課堂反映消極,缺乏積極回應,學科底子薄,后續的學習就會受到影響,語法知識不熟悉,英語的理論水平和應用技能大受影響。
(二)英語教學未能聯系實際。高職學生是即將進入職場的一群人,他們在學習方面也更加側重于職場需求,社會應用。這就需要英語教學充分聯系實際,服務于學生的求職就業。但是字很多情況下,英語教學是和實際需要脫節的。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和職場培訓屬于不同的體系,缺乏企業內部培訓或者專業機構針對性崗位培訓的充分對接,對于各個專業、崗位的實際情況缺乏充分準確的把握;另一方面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對各個行業的英語使用需求不夠了解,很難緊密結合崗位實際去組織英語教學,進行口語訓練等。這種教育上的不銜接使得學生在進入實際崗位之后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英語很可能要重新學起,就業優勢不明顯。
(一)巧用信息技術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從傳統教育模式來看,學校和用人單位、和社會實際需要之間有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是校園和社會環境整體的差異所決定的。而就教育技術技能來看,在信息技術廣泛普及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消除隔膜,讓學校和社會實踐建立更緊密的關聯。比如在進行關于商務禮節方面的英語教學中,作為學生如果在商務場合中與人會談,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應對?我們可以圍繞課本來做解讀,但同時也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聽一些在外企上班或一些有過和外國課上洽談對話的經歷的網友分享的經驗。近年來,關于職場教育、職場培訓之類的網絡平臺有很多,職業交流性的網站、公眾號、微信群也有很多。老師可以注意搜集一些此類平臺、公眾號等,注意了解當前不同地區在商務場合中的英語禮節禮儀,為同學們提供一些現實可行的建議,用來補充課本教材中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多彩英語課堂實現均衡拓展。英語是一門語言,它和漢語一樣,可以在各種途徑和情景中應用,擁有非常多彩的語言文化魅力。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總體要求,我們需多多訓練聽說寫能力。比如我們要求大家用寫、說、演相結合的方式制作一份個人簡介ppt 課件。學生需要先把自己的介紹內容用漢語寫出來,作為提綱;然后對照漢語用英文來復寫一遍,并且通過小組合作或者提交老師來點評和修改,形成一份完整的自我推薦文本資料。之后,同學們需要在課下自由演練如何以脫稿交談的方式來自我介紹,最后調整狀態,制作自我推薦ppt 課件,在課上向同學們做脫稿的自我介紹。這樣的過程是寫、讀、說、聽的有機結合,而且也不顯得枯燥。同學們有足夠多的時間做準備,可以不斷調整細節。這樣的整個過程都是一個研究、學習的過程,對同學們帶來的啟發是很大的。
(三)根據職業需要進行的人文英語教育。當前,各個行業領域在選人用人方面更加強調職業素養、職業操守方面的考量。這也意味著,同學們在入職外企或者和外商接觸的過程中,在進行外語相關的郵件信函往來或者需要認讀英語資料的時候,應該充分體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我們在組織開展英語教育中也要做好德育引導,通過人文精神的傳承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要引導同學們尊重英語中所代表的外來文化、商務禮儀,要在進行英語文件的翻譯或者洽談中體現包容,體現嚴謹,體現責任精神。要保證同學們不排斥外來文化,保持職業操守和優秀品德。這樣的英語教育才是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
英語是一門國際性的語言,也是很多高職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的短板。也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不夠完善有關。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需要對英語教育提起重視,特別是教師隊伍,在教育技能方法上要大膽突破思維,既要做到生動有趣,又要做到務實有用,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節奏和工作需要,擁有良好的就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