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麗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知識的教育理念。2017 年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推廣實施,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新趨勢。課程思政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必然要求。從教學效果的反饋評價來看,學生對融入課程思政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接受程度比較高,但相對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效果仍需進一步提高。思政因素的挖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和難點問題,而且課程思政建設不能僅靠思政因素與專業知識點的零星結合。混合式教學實踐中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教師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充分挖掘思政因素,并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這些將是未來混合式教學實踐中的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
對于教學模式相對混合來說,就需要將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正在使用的進行有機結合,將多種教學的方式進行融合,讓傳統的教育中學生處于被動角色得到改變,讓學生自主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并且能夠較高積極性的到團隊當中進行合作,不僅能夠讓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在相關專業知識方面學習的較為有效率,能夠讓知識確實的應用到實踐當中。在對于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當中,主要是將慕課、微課以及翻轉課堂進行有機的結合,確保線上和線下的課堂都能夠很好地被聯系到一起,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在理解、自主進行學習以及操作能力方面的能力,在現在新社會的背景下,教育模式的水平彰顯可以讓后續的學生發展得到很好的基礎奠定。
在專業課中被教授期間,需要有技能和知識的共同培養,除此之外,還要有思政教育方面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有職業道德和素養的樹立。教師需要對專業課程方面的德育培養做出不斷的發掘,通過各種思政活動,讓學生有更高的政治信仰。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之間進行關系的探究,它們二者是相互輔助的關系,專業教學當中,思政課程是課程思政進行教學的基礎,也是依據。而課程思政是在思政課程的教學當中升華之后的表現,是現在大學在思政教育方面開展出的新手段。通過對專業課程以及課程思政的良好教育,可以更好地展現出專業教育當中存在的意義,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感悟和學習。
在緒論當中有提到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當中,就已經出現解剖,在書中就有寫到“若夫八尺之士……其尸可解剖而視之”,也就是說,在我們國家,南宋和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人體解剖圖,而這一時期的某本書籍當中有對人體身上的骨骼和胚胎更加詳細的記錄,甚至到了清朝,就有了對真實尸體進行解剖的案例,這也對古代的醫書當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了糾正。這些真實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多的激發出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的情懷。在進行國外的人體解剖發展史過程中,一定要對希波克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等先哲存在的開創精神進行強調,在醫學發展較為困難的時代,他們開創了很多成果。在很多研究當中如果發現錯誤,一定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歷史,可以很好的借助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法,將這些人物在解剖學當中做出的貢獻進行分析。
第一: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互動:可以是理論知識或者實驗的出勤狀況,或者是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次數,又或者是在課堂問題進行提出后,有自己見解的情況,不要太過于拘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主要目的還是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當中。第二:是填圖作業的完成:在有實驗課的時期,老師要對學生的作業完成狀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并且還要有一次關于運動和內臟系統的繪圖考試,并將成績反饋給學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時多注意積累,避免出現突擊完成的狀況。于繪圖的考核形式,可以靈活多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上課時的狀況進行主動設計,比如說可以繪圖肝臟的外形,讓學生進行結構名稱標注,以及在實驗課上發現的其他特殊結構;或者可以讓學生對于學習到的內容進行自己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在實驗課的期末時,對所有的填圖作業進行收取,并且將所有完成情況進行一一檢查。第三:是階段性的開展學習工作,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隨堂測試兩次、一次實驗課的隨堂測試,以及最終一次實驗期的終考核。教師需要根據上課所到的進度作出理論以及實驗隨堂測試的時間安排以及內容,在進行全部的批改之后,將所存在的問題給學生進行講解。
所謂的醫學院校就是將各個優秀的醫學人才進行培養,而現在很多的醫學院校在對于教育方面有著很多的問題,不僅能夠影響到醫學生在法治方面的意識培養,還無法讓其健康的成長,甚至無法得到全面的發展,以及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實現。在人體解剖學的課程當中,不斷地融入法制教育,讓醫學生更好地明白法律,能夠做到不知法犯法,在面對重大的選擇時,可以堅守法律的底線。比如在講解女性生殖系統時,可以給學生講述某些婦產科醫生因為自己個人的情感,利用職務之便,在剖腹產術中故意將產婦雙側卵巢進行切除等不法事例,讓學生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醫務工作者絕不可以通過職業進行犯罪,一定要做一個遵法守法、具有醫者仁心的良心醫生;也可以在講授泌尿系統-腎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講解器官移植過程中需要履行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一定讓學生對于患者的人格進行主動尊重,生命健康權以及知情同意權等各種權利都需要用法律法規進行約束,讓自身的醫療行為更加的規范。
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有正確的生命觀,捍衛生命中最重要的尊嚴,讓生命更加的活,有活力,有內涵,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而他的中心就在于要將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到很好的愛惜和尊重,它主要包含著關愛自身,珍愛他人生命等多種含義。而在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當中,學生要對大體標本(無言之師)進行仔細的觀察,教師要在適當的時機教育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從而引導他們對于無言之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出感想,更加深層的體會到奉獻的意義。在講授心臟時,可以給學生講述一個年輕人心臟被刺中而死亡,他們父母是多么傷心的案例,讓學生可以學到珍惜生命,主動學習,報答父母的思想。通過人體解剖學,不斷的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一定要有敬畏生命,重視生命,維護生命的良好意識,讓他們有一顆仁愛之心,可以更加深刻的對醫學職業能夠救死扶傷的意義,更要學會承擔醫學生具有的責任。
1.教師為主導原則
網絡信息來源豐富、良莠不齊,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去偽存真能力不足,容易被錯誤思想誤導。對于小規模限制性網絡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教學平臺的視頻模塊、文檔模塊、作業布置以及討論區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以防學生出現不當甚至錯誤的意識傾向。
2.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邀請學生參與SPOC 教學平臺的建設,能使網絡教學平臺更加活躍。學生圍繞“膽汁產生及排出途徑”這一知識點,在課后討論區設計了一個話題“吃早餐為什么能預防膽結石,哪些人關心你吃早餐”。這一話題不僅體現了健康生活的意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而且貼近生活實際,學生踴躍留言,對那些身邊被忽視的關愛進行了反思。
總的來說,在整個人體解剖學的專業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意識到課程當中思政教學的重要意義,通過混合式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工作的合理開展,通過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在課前一定要提前導入,課堂中的不斷練習,以及課后的知識鞏固等活動進行開展,這樣才能讓整體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