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重慶市江津區蔡家幼兒園,重慶 江津 402275)
人在處于興奮或注意力高度中的情況下,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因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就應當增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這一情況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同樣適用,教師可以采用興趣教學法,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來引導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交談。無論是講故事、做游戲還是一些日常學習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敢說、能說,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
幼兒園的孩子其年齡大部分在3-6歲之間,其在復述事情或與人交談中存在著語音不清、邏輯混亂、復述不完整等問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需要了解幼兒的成長特點以及個性,以其感興趣的事情作為切入點,引導幼兒進行語言練習。例如小男孩對英雄人物有著獨特的崇拜心理,小女孩則喜歡一些唱唱跳跳的游戲,教師可以結合幼兒這些特點,設計話劇表演獲活動。幼兒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一方面會融入到游戲中的角色,展開形象表演與臺詞練習,另一方面會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教師所創設的舞臺情景中,幼兒會將生活中的日常用語、禮貌用語等應用在表演中,幼兒自然而然地會開展語言練習。這樣以興趣為切入點,在興趣的引導與驅動下,促使幼兒想說、敢說、主動說,促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發展。
從時間上來看,幼兒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也就意味著幼兒園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主要陣地。實際上并非僅僅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園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例如在早上剛剛來到幼兒園時,師生之間要主動問好,還要引導幼兒與每個小朋友打招呼;在選擇戶外自由活動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今天的心情如何,自己想做哪些事情;在游戲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積極性。以“動物園里有什么”這一游戲為例,每個幼兒都要根據教師的節奏,說出一種動物園中動物,并且還不能與其他小朋友的重復。這樣會引發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還會積極的思考,鍛煉了其大腦思維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幼兒語言的學習。
幼兒之所以在出現表述不清的問題是由于其自身的詞匯量不足,不知道采用哪些詞匯可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幼兒語言能力培養,除了鼓勵幼兒用日常用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外,還要用科學的手段來豐富幼兒自身的詞匯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增加其詞匯量,可以組織幼兒用一些簡單的詞組來描繪某一事物,引導幼兒說話的連貫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動態視頻或圖片,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逐漸豐富幼兒的詞匯量。例如在潺潺的溪水旁邊,一只小梅花鹿在喝水,樹林里傳來了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清澈的溪水里魚兒在歡快地游動。將這樣衣服畫面展示在幼兒面前,讓幼兒自己說說“誰,在哪里,在干什么”,一些幼兒會說“一只梅花鹿在河邊喝水”。然后教師在引導幼兒豐富這一句話,“一只 的梅花鹿在 河邊地喝水”,在橫線的位置加入一些形容詞。這樣簡單的句子就豐富起來,語言表達的魅力也有所彰顯,且這一方式具有趣味性,幼兒的興趣較高會主動參與,有利于幼兒記憶詞匯。同時這樣的方式對幼兒而言是容易接受的,并不刻板,靈感的教學情境不但易于操作并且還可以激發起學生對閱讀與語言表達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同樣需要進行鞏固練習,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一些家庭作業,每日練習一些語言表達的內容,夯實基礎。例如要求每一名幼兒在家庭中和爸爸媽媽幾年一段小對話,對話的主題可以自擬,也可以探討幼兒園所學知識。幼兒可以將對話通過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第二天在展示給幼兒園的師生,這一方式簡單易行,并且還可以促進與幼兒語言發展。
綜上所述,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所有幼兒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但語言能力的發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引導幼兒開展語言練習;可以采用提問式引導幼兒興趣,可以采用填詞游戲來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還應當通過日常練習來鞏固所學內容。興趣的激發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師要結合理論在積極展開實踐活動,更好的實施與幼兒語言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