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華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附屬第二小學,廣西 崇左 532200)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音樂的旋律與和聲,更重要的是掌握音樂的節奏。節奏在小學音樂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音樂的基礎,是音樂的根源。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理念,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水平,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節奏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教師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中學無所成,這是因為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古板,沒有深入了解過學生的內心需求,更重要的是沒有對音樂的節奏方面進行合理訓練。節奏訓練的好,學生的音樂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學生一旦掌握了音樂節奏,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音樂帶來的魅力。
何為節奏?最簡單的解釋方法就是在電視上看到音樂現場中歌手在演唱時,臺下有部分觀眾會跟著音樂一起有節奏地拍手,這就是一種節奏感的體現。音樂教師從最簡單的拍手開始展開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樂感。
小學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有著好動、好說的行為特征,并且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此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展開音樂節奏訓練,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音樂教師一般采取分段式教學的方法,當教師重復播放幾遍音樂以后,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會產生一定的記憶,此時學生再將自己記憶中的音樂節奏和原音樂中的節奏進行重點回想和詳細對比,這個過程就是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的過程。
由于他們的思維雖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但是他們依然具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3]。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組織節奏練習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在想象時沒有具體的事物作為依據和參考,所以有些想象是有些偏頗的,音樂教師借助音樂節奏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參照物,讓學生可以在音樂節奏練習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音樂是傳遞情感的載體,就像文學作品是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媒介,音樂同樣是表達歌者內心思想感情的媒介。音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音樂節奏訓練,讓學生可以和音樂產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內心情感的迸發,從而促進學生音樂表達能力的提高和音樂節奏能力的增強。
上文對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現狀和意義進行了詳細分析,接下來,文章將對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開展提供幾點有效策略。
在以往的傳統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導致音樂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真正進行音樂學習。因此,音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觀念,使用新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方面的練習[4]?,F如今是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網絡技術逐漸成為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教師可以在開展音樂節奏練習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具有多種優勢和長處,它可以通過自身生動形象的特點,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對音樂節奏進行練習。
音樂教師要根據小學音樂節奏方面的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音樂節奏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節奏的特征,將音樂節奏的練習和課堂游戲有機融合在一起,二者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
音樂教師開展游戲活動進行音樂節奏訓練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學生進行合理游戲教學,同時音樂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形象,切不可因為游戲而失去了教學的本質,掌握好游戲和音樂教學之間的平衡關系,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快樂學習。
學生對于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音樂教師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尤其是當樂器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更能激發學生對樂器使用的欲望。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多種游戲活動的開展和多種打擊樂器的運用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練習,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節奏的涵義,掌握音樂節奏的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