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妥
(樂至縣寶林鎮中心小學,四川 資陽 641501)
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必須重視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打造教學課堂時必須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他們的成長需求,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而在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過程,教師要以數學學科的特點為中心,讓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來提升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深入探索數學教學的實施方案,積極引入快樂的素材提高課堂的吸引力。
隨著數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辨析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在數學知識的掌握上也不再局限于對基礎知識的應用,更加重視引導學生將不同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思維能力和基礎水平的差異性導致學習落后,加上教師和家長對成績分數的過度關注,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也會更大,所以長此以往,學生的自我懷疑加大,學習信心也會受到打擊。特別是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學生在接受同一種教學方式時,他們掌握知識的進度和思維的成長速度也是不同的,在面對不斷復雜的數學知識時,學生的興趣會急速下降,自主學習意識無法提升。
教師在教學上,過于高估學生的能力,在課程的設計上往往沒有重點和針對性的目標,講解內容缺乏突出性。特別是在對解題思路的演示上,或者對知識的拓展上,容易忽略學得較慢的學生,往往只有能力較好的學生的思維能夠跟得上。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落后學生學得更加困難,漸漸地也會失去興趣。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提升,就無法真正實現深度學習。學生自主意識較差,就不能讓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課堂學習屬于被動的位置,接收知識的效果自然也會降低,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獲得更多,學習的效果也會降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受到嚴重影響[2]。
在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時,生活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將其融入到課堂中,打造有趣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建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性,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深刻認識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創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或者指導學生完成生活問題等形式去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加強學生的體驗過程。比如在學習西師版三年級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個章節時,需要讓學生認識小數,了解小數和整數的區別,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搜集生活中帶有數字的物體,比如超市的購物小票、食品包裝盒、車票等,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小票上商品的價格、包裝盒上各成分的含量以及車票的公里數或者價格等,接著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物體上出現的數字復制下來,接著讓學生讀出自己可以認出的數字,然后將不能讀的數字以小組為單位集中起來,接著教師就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小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到了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收集學習素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學習的快樂。特別是在課堂上使用自己收集的素材學習知識時,也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增強他們的學習快樂感。
在數學課堂中創建比賽活動能夠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將學習任務融入到比賽活動中,讓學生在競爭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小學數學有非常多的計算知識,教師可以創建計算比賽的游戲,讓學生在快問快答、計算競賽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注意力,鍛煉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潛力。比如學習加減法知識后,可以以循環接龍比賽的形式,教師用多媒體出題,每個小組按順序答題,獲得正確率最高的小組可以收獲禮物。通過這種形式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學活動的創設應該多元化,利用各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有效的游戲活動構建快樂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打破死板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在自由的探索和體驗中收獲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表演游戲,將所學的知識放在游戲中,讓學生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比如在學習了除法后,教師可以在教室創建這樣一個表演情景,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商販,分別售賣蘋果、鉛筆、書本、足球等商品,并且標上不同的價格,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買家,手里拿著不同數額的錢,讓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選擇商品,并要將自己手中的錢花光。這種表演活動的設定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在問題的設計下,學生也要利用知識不斷思考,找到解決的方式,從而可以深入掌握小數乘除法的運算方式。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提高課堂的吸引力,通過生活元素、游戲活動以及比賽活動營造快樂課堂,讓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中獲得學習的快樂,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