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嬋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我國作為文化悠久的國家,歷史、思想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高校作為德育教育的重點陣地,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生時代培養起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做到與時俱進。雖然紅色文化開始嘗試應用于高校德育教育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應的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作為教育者需要針對問題進行分析,真正地將紅色文化教育落實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現象,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不僅僅包括了中華民族的成長,更包含了國家的發展歷程。不同時期對于紅色文化的定義是不同的,但不管是民主革命時期的革命文化還是現當代的社會意識,紅色文化始終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來引導中國人民走向美好的未來。在分析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我黨的革命精神和進取精神,在這其中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思想意識和奮斗精神。正是因為受到紅色文化的引導和教誨,中華民族才能夠堅定不移地與惡勢力做斗爭,體現出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除了精神化的紅色文化指導之外,在現代還存有很多物質化的紅色文化,比如革命博物館、革命遺跡等,以實實在在的物質來引導人們深刻感受紅色文化。
高校紅色文化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回顧歷史時期的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更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并以積極地態度迎接未來的發展[1]。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樹立起對國家發展的強大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夠認同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強有力的身份。另外,通過學習紅色文化能夠幫助學生辯證的認識歷史,堅定自己的信仰。另外,當前復雜的社會中對于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誘惑,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撥開迷霧,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確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
我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十分的重視高校開展德育文化教育,特別是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長久以來,各個高校都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指示,并相應提高紅色文化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各個高校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相應的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就當前的中國教育來說,絕大多數的教學都是為了應付最后的檢測考試,過于強調文化課的成績進而增強學生的負擔。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學校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語數英的成績,而政治課程卻不夠重視。當學生升入大學之后更是如此,開設思政課僅僅是為了應試考試,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思政課的內涵,同樣對于紅色文化相關內容的了解也是淺薄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解除不同文化的途徑變得豐富多彩,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可能會使得學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面對新奇的外來文化,大學生可能會因為缺少一定的判斷能力而進行效仿,甚至以外來文化為榮。這些現象的出現證明高校開展的德育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未來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仿佛成為了一種固有的模式,單方向的知識傳輸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思考的能力,甚至使得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若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開展紅色文化教學的話,勢必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但卻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內涵,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使得學生受到啟發并形成健全的人格。相反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為了能夠真正落實紅色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應用并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根據當前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整改,提高教學效率,確保學生能夠在紅色文化的教育影響之下得到未來成長發展的啟示[2]。
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適合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以需要在當前的教學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感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來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探索、自我思考。比如在學習到有關于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幾首紅色歌曲或者現場播放視頻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同時介紹相關的背景和知識,幫助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參觀抗戰紀念館、博物館等,幫助學生在紅色氛圍影響之下深入感知相關的文化知識,進而堅定自己內心的理想信念,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對于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程度是比較淺顯的,并不能夠真正地理解其內容中的文化內涵和意義。針對這個問題,高校需要加強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積極引領“紅色校園”的建設。為了提高宣傳效率,高校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個性進行工作的開展,比如可以在學校里開辦一些文體活動,紅色經典演唱會、紅色話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并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感受人物的悲歡離合,跟人物產生共鳴,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另外,學校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可以充分發揮個人能力來為紅色文化課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不斷參與中樹立起積極向上的品格。
在高校德育教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確立未來發展目標,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個人行為,不斷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高校、教師、學生共同付出努力,真正使紅色文化教育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