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團義
(漳州市龍海技工學校,福建 漳州 363100)
在中職學校中,汽修專業生源為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要求取得中級工證書。前兩年一般在校學習,在最后一年進入企業進行跟崗或頂崗實習。汽修專業中職生的學習具有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著較大的流動性。由于汽車維修工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勞動強度較大,薪資待遇普遍不高,使得從業者有著較大的流動性。一般三成以上的中職生在經過一年的實習期之后會跳槽。
第二,職業生涯期較短。現代汽車制造業和汽修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維修工必須不斷面對不斷進步的汽車制造技術的挑戰,汽車維修技術也從傳統的經驗型逐漸朝著專家問診、信息網絡技術方面發展和轉變。這就要求從業人員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知識技術體系,且要承受體力與智力方面的雙重考驗,如果跟不上新技術、新形勢就要被淘汰。
第三,職業前景較為迷茫。汽修專業學生在最后一個學年進入企業跟崗或頂崗實習,這是從學徒工正式走向職業生涯的起端。其職業生涯歷程一般為:從輔修到主修再到班組長,最后成為企業管理層,但是越往前走,路就越窄。加上每年還有大量實習生進入,這樣就會承受多方壓力,這時容易出現職業迷茫,甚而出現職業生涯二次抉擇。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中,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二是綜合素質;三是就業指導課程。其中,綜合素質包含了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中,既要包含職業指導課程,又要比職業指導課程高一個層次。然而,一些中職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不重視,課程體系上較為混亂,只開設一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甚至只開設專題報告,基本停留于形式化。而且理論與實踐缺乏聯系,失去專業性,比如:汽修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和烹飪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一個模式,汽修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老師不懂汽車更不懂汽修技術,更別說汽車制造技術和維修技術的發展趨勢,如此怎能教會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專業性的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同時要積極創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場景,比如對學校社團活動與第二課堂進行提煉與升華,給中職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初步的實踐,促進中職生專業發展。為應對社會快速發展,降低和減少職業生涯中的各種迷茫提供幫助。中職學校還應在此基礎上,合理地利用利用各種辦學資源,盡可能多地聯合社會、行業和企業為人才培養提供職業場景。由此,才能真真促進學生專業發展。
一個完善的、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能使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有效提升。
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屬于職業人從事職業必備的基本素質。傳統的職業教育注重的是基本功培養,而往往忽視基本知識的培養,專業基本知識成了學生的短板,核心能力無法很好提升。我建議為提升汽修專業中職生的綜合素質,學校能夠設置發動機、底盤以及電氣等方面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培養,在教學中,把生涯規劃的理論與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專業核心能力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之中,才能讓中職生終身受益。
職業核心能力主要體現在為人處事的能力,也是職業生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相較于專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屬于隱性能力。以下三種能力更是必備職業核心能力:一是溝通能力;二是團隊協作能力;三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溝通能力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以及與群體之間,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實現思想一致和情感暢通。而團隊協作能力,主要是在有信念、有能力的人的引領下,整個團隊為達到共同目標而相互支持和協作奮斗的過程。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是在上述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它要求從業者能夠獨立或協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能力作為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它不僅需要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而且還要利用第二課堂來改進。可以通過強化中職生自治組織,利用學生組織部門和班級管理,提升中職生的自我管理、組織協調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優化執行力效果,并大力實施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切實強化其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第一,教師引領中職生對自身要正確認識,并對自身的職業進行科學規劃。中職生大多對社會缺乏真實了解,對自身專業沒有清晰的認識,對學習與未來出路并不清楚,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性和學習興趣,在專業知識技能方面缺乏積累,難以實現從中職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換,在進入職場后,經常出現難以適應崗位需求的情況,容易受挫而產生職業迷茫。因此,在新生入學時需要通過開設職業規劃生涯課程,使得中職生更加清晰而又客觀地認識自身實際和專業、職業。比如,汽修專業學生要切實掌握汽修專業所對應的職業群和自身在就業市場中的定位,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和思考;結合自身實際,確定與自身發展需求相符的職業目標;思考適應未來汽車行業所需的個人發展規劃。
第二,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教師始終注重中職生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生職業生涯規劃屬于對自身未來的預測和向往,為實現自身的職業生涯藍圖,需要有著持續學習力、發展力,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都要注重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競爭力。以汽修專業為例,汽車從最早的簡單機械結構到現在廣泛應用了現代智能、節能和環保技術,這就要求維修人員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維修觀念、不斷完善汽修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才能在汽車維修領域站穩腳跟不斷發展。因此從新生入學伊始,就必須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第一學期結束后,教師就要引導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貫徹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讓學生清楚技能的學習和養成不可能一勞永逸,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心理基礎。
第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勵志教育。中職的生源素質和普高相比很一般,他們在初中絕大多數是學習的失敗者,成功體驗直接關系著其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切實增加勵志教育和成功體驗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又切實覺得自己行。在2019 年9 月我校開展的“優秀校友返校日”的活動中,我校07 級春季汽修班黃繼森同學跟學弟學妹分享他的奮斗歷程,他從學校畢業后到日日建興汽車維修廠工作,從學徒工做起,再到班組長、車間主任,最后自己創業成立了繼森汽車維修廠的成功經歷,最后他告訴學弟學妹們:“我行,你也一定行!”黃繼森同學的分享在同學中引起熱烈反響。另外生涯規劃教師要密切聯系實踐指導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情況,適時帶領學生參加實踐基地實踐,動手解決與他們能力相適應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同時學校應該營造大氛圍,讓學生在校期間,充分參加到學生會、班級管理與社團活動乃至各種文體活動中,讓學生在學校的各個環節都能感受到:我努力,我成功。由此學生必定能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和苦練技能的自覺性,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有著更大的信心和能力,哪怕遇到挫折仍會不斷前行。
綜上所述,加強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促進中職生專業發展,需要我們切實認清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結合中職生汽修專業學生的職業特點,分析目前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的不足和應采取的完善措施,切實加強中職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加大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力度,并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定中,切實注重中職生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開展形式多樣的勵志教育,為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從業要求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