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猛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藝術設計的本質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產物。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用藝術設計的方式創造實用與審美結合的產品。科學技術與設計是共生和共同發展的,歷史上無數的發明都是要由一種或多種技術來完成的,其目的是要設計出滿足于人類需求的產品,由方便生活,改善生活品質之用。
設計的外在形式,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設計作品所展現出的外在狀態,是人們所看到的主觀的藝術形象。設計的外在形式是人們可以感知的,采用不同的設計語言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一件設計作品的價值不但取決于它的實用性,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等級,人的最首要的是要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后還要滿足心理的審美需求,所以設計產品要考慮到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產品的美學價值。一把具有功能性的弓箭,本身就具有一種特定的形態,它呈現的流線型的造型和精確比例是為了減小空氣阻力。本來看似追求符合功能性的產品,通過人們精巧的技術加工而完成的造型,其本身就被賦予了藝術性,今天我們在看這些弓箭時更多被它的外部的藝術造型所吸引,而不去強調它的功能性了。
科學技術就是設計的內在結構,產品的設計要以科學技術為核心。在原始社會,早期的人們的一切活動根本的目的在于生存和欲望,而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在具體的生活方式中。如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建筑,能夠躲避風雨和野獸;發明了弓箭,能夠狩獵迅猛的動物,提供更多的食物,發明了漁網,可以捕獲更豐富的魚蝦補充營養。這些發明都是要對人的生活和勞作有益才能被欣賞、認可。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戰爭常用的利器,弓箭要射程遠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選材的時候就要講究,材料要有彈性,箭矢的本身要呈流線型減小空氣阻力,箭頭要鋒利刺的深,所以又要有箭頭的設計,若弓箭不符合功能要求,實用效果必然有限。凡此種種,都需要歸結到技術層面的問題加以解決。
設計的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這是由于技術與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決定的,這種聯系的歷史與設計的歷史一樣久遠。千萬年來技術一直是藝術不可分割的本質屬性,藝術與技術猶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在藝術中,如繪畫、雕塑、建筑等形式中,都需要有特定的技術或者說技巧作為支撐,用技巧來建構藝術形式。技術的不斷進步賦予了藝術創作不同時代的不同方法和手段,因而設計所呈現出的藝術特征也必然不同,技術的巨大變革必然導致藝術觀念的重大變化。
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上突飛猛進,技術革新不斷加速,直接導致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人類社會矛盾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作為設計表現的外在形式又可以推動設計的發展,包豪斯是20 世紀集歐洲設計大成的中心,在其短暫的歷程中吸納了多個藝術流派的藝術觀念,先后受表現主義、構成主義、風格派的藝術觀念影響?,F代主義畫派的許多著名人物都曾在這里擔任教師,風格派的杜斯伯格以及表現主義的大師康定斯基,他們的藝術觀念都對包豪斯的設計理念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進一步推動學校的設計發展,使其變得更加成熟完善。設計的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是辯證統一的,科學技術是設計的核心支撐設計的發展,藝術以技術為基礎,藝術變革反過來引導設計的發展,兩者不可分割,藝術與技術應當在良性互動中發展。
“高品質設計”首先要以科學技術為核心,注重產品的功能性,符合用戶對于產品的功能需求。對于人的實際生活有功利性,方便人們的使用才能被認可、欣賞,反之則不能成為高品質的設計。不僅如此,“高品質設計”還應具有美的外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設計作品首先展示給人的是外在的“形”,是作品的本身,然后才能了解其成型背后需要的技術,讓觀者驚嘆材質之美與形體之美的同時可以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技術之美。以漢寧森設計的PH 燈為例,PH 燈具在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引導下,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符合人對于燈具的功能需求,解決了傳統燈具中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在燈具的功能上,其外觀也給人一種典雅美觀的之感,讓人欣賞到它精美的外形之時為漢寧森精湛的技巧所折服。高品質的設計不是某種設計風格、或某種設計潮流,它一直存在于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歷程中,致力于改善人們的生活,牽引時代的前行。只有將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取得高度和諧統一的情況下,以藝術觀念為引導將技術更好的融于設計之中,設計作品才能趨于完美,從而做出“高品質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