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澤
(河南省應汶玉文化傳習玉坊,河南 鄭州 450000)
水晶以晶瑩剔透的品質,堅硬耐摧的質地以及豐富迷人的顏色與意境,博得了古今中外人們的一致好評。作為佛教七寶之一,水晶常常被拿來作為禮佛禮法??傊?,水晶在人類歷史上的利用痕跡屢見不鮮,無不彰顯著天然水晶的諸多價值。
(一)文化方面。水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分量,歷代文人對水晶方面歌詠詩詞很多,李商隱、杜牧、白居易等古代著名詩人詞人都有歌吟水晶的佳篇傳世。水晶曾被喻為世上最為純潔的東西,夜天穹的繁星,圣人智慧的結晶,人地萬物的精華。作為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天然水晶雕刻技藝匯集了繪畫、泥雕、雕刻技法、現代美學于一體的雕刻藝術,能工巧匠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生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特征,琢磨出的產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文物考古。水晶之美不僅停留在古人的詩詞歌賦,很早時期水晶就開始被人類所利用。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新石器時期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了水晶材質的水晶刮削器和水晶飾品,其中的水晶刮削器還被譽為“中國水晶第一器”。類似的文物考古中發現水晶的還有紅山文化遺址,遼寧丹東東溝遺址和內蒙林西沙窩子等。
從“天然水晶價值體現因素”一部分得知,水晶雕刻技藝很早就被人類所利用。從距今約20 萬年前的北京的周口店,到今天日益豐富的水晶雕刻藝術。在人類利用水晶漫長的演變史中,人們對水晶雕刻技藝的認識、總結、提煉也逐步在完善中。
眾所周知,玉在新石器時代是被當作生產工具來使用,之后陸續經歷了神玉、禮玉、名玉三個時期。作為玉的一種,水晶也經歷類似但有所差異的過程。北京周口店遺址中發現有大量水晶石制作的石器,證明人類很早就開始利用水晶石作為工具。距今2.8 萬年的山西省峙峪遺址出土的水晶制小石刀顯然人們在利用水晶來雕琢裝飾品;隨著時間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越到歷史后期水晶制品日漸增多,春秋戰國時期多為信物和吉祥物使用器等。
通過對水晶雕刻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等的探討,我們清楚地明晰天然水晶雕刻藝術的發展方向所在。天然水晶雕刻是指以天然水晶材料為載體,通過富有現代藝術性的創作設計和雕刻制作,賦予水晶以思想和文化內涵,引領當代水晶的新潮流。
相信在未來的中國,隨著個人意識的覺醒,人們更在意自己感受的訴求,天然水晶雕刻作品造型拙樸、線條簡練、氣氛神秘,它代表的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背景下,天然水晶雕刻藝術從業者又該如何面對挑戰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視:
(一)重視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談到玉雕的本質,中華玉文化研究院院長江富建指出:玉雕人追尋的中國藝術獨特的精神,就是一個“真”的問題,玉雕是顯現生命真實世界的過程。
對于每一個玉雕創作者而言,他的經歷、性格、趣味都不盡相同,這就會形成不同的性情,只要把握好,做出自己的作品就好。一個水晶雕刻者可以通過水晶作品承載的文化要素提升作品本身的藝術欣賞力和吸引力,從而增加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水晶雕刻需要的不僅是傳承更是創新,在創新中推動水晶雕刻文化的一脈相承。所以筆者認為水晶雕刻者應把自己升華為文化的傳承人,腹有詩書,方能妙手顯靈秀。
(二)重視對水晶雕刻語言的把握。水晶本身所散發的氣質能讓人整個安靜下來,雕刻的目的就在于把水晶的自然之美呈現出來。作為水晶造像創作者,要想使得水晶雕刻文化產品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重視水晶雕刻語言的表現方式,重視技巧才能把握好細節。水晶雕刻著唯有繼承好中國優秀傳統工藝雕刻的精粹,才能傳遞出濃厚的歷史和社會文化內涵。
(三)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談及藝術創作,創新二字是一個繞不開的字眼,從事水晶造像創作亦然。一件好的天然水晶雕刻作品成品的價值,更多是體現在創意設計和藝術文化內涵上,結合中原豐富的文化資源,并在設計上不斷創新,增加附加值。設計端注入時尚的元素,采用創新的設計語言,將中國傳統手工藝和時尚創意實現有效結合,使得中原水晶雕刻藝術走向本土化、多元化的發展。
談及創新,我們不能忽視傳統,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是中國玉文化的根基,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但繼承方式、方法可以與時俱進,甚至是推陳出新。水晶雕刻藝術的創新則是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水晶雕刻藝術創作者應該深刻理解傳統,立足傳統,超越傳統,將文化、雕刻者對玉的理解和認識深刻的融入到水晶雕刻中,這才是真正的創新。
水晶雕刻藝術的創新也包括技藝的堅持與堅守,不僅僅是工具的使用及其激發,更多的是對美的表現尺度。當前的一個誤區是很多人將技法的表現理解為藝術的表現,無限夸大技法的作用而忽略了技法。水晶雕刻技法是服務于文化藝術內容的表現,同時水晶雕刻行業的發展亦需要有序的傳承。作為水晶雕刻藝術從業者,我們要深知這一點,否則事情將會向南轅北轍。
綜上所訴,天然水晶雕刻的道路是漫長的,亦是艱辛的。天然水晶雕刻從業者要熟練知悉天然水晶雕刻的文脈與玉脈傳承過程與發展演變,才能談如何賦予水晶以深厚文化的內涵及審美觀和價值觀的問題。盡管行業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這個行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探索、改進、提升的地方。“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愿我們水晶雕刻從業者的堅持出新,如琢如磨,相信未來我們的努力都將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