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晨
(河北省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很多孩子個性的形成以及他們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都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父母就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對象,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父母的影子。在父母與孩子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我們稱之為親子關系。根據父母與孩子雙方在這一關系中各自表現,我們可以將親子關系劃分為良好親子關系和不良親子關系。所謂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的相對平等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家長既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夠彼此尊重,遇到問題時家長能夠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在這種和諧、民主的親子關系中孩子能夠感受到安全與信任,從而形成積極、樂觀、豁達、寬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性格特點,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能夠做到進退有度,大方禮貌、熱情周到。簡單地說,良好的親子關系完全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既使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良好親子關系中長大的孩子也能夠積極面對,充滿戰勝困難的勇氣。然而,不良的親子關系給孩子帶來的則是孤僻偏激的性格和乖張暴力的行為方式。
筆者在查閱有關親子關系的資料時發現,不良的親子關系在我國家庭尤其是在農村家庭中尤為明顯。這種現象的出現既和幾十年農村特定的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也和農村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程度不高有著密切的聯系。下面我們來通過具體事例看一看不良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的表現。
(一)財產型親子關系中的各自表現
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總是隨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他們認為父母是家庭中的“首腦”,擁有絕對的發言權和決策權,父母的權威不允許孩子有些許違背,孩子必須無條件的聽從父母的教育和安排。比如現在有很多家長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理由,從孩子蹣跚學步開始就給孩子報很多個興趣班,學畫畫、學書法、練鋼琴、練舞蹈、下圍棋、解奧數------孩子的每一天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壓得孩子們幾乎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如果孩子們稍有質疑,父母就會拿大家長的做派“我都是為了你好啊!你還小,什么都不懂。媽媽(爸爸)必須幫你規劃好這一切。”有時候孩子喊累,覺得太辛苦,父母又會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架勢“參加興趣班有什么好辛苦的,我們小時候想學還沒有機會呢。你要好好努力哦,爭取長大了出人頭地,給我們爭口氣”。家長們就這樣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挾制著孩子們的思想,完全忘了孩子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在這種不良的親子關系中,孩子的表現往往會呈現兩種狀態:一是孩子一味聽從,性格懦弱,毫無主見,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前;另外一種就是孩子格外叛逆,什么事都和家長唱反調。當然,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家長所樂見的。
(二)沖突型親子關系中的各自表現
懲戒,是被廣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同與使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對于孩子出現的一些錯誤,很多父母都能及時的制止、糾正,為了避免孩子再次出現同樣的過錯,家長們往往就會通過懲戒來讓孩子吸取教訓,加深印象。“不打不成材”幾千年年來一直是中國家長遵循的信條,孩子不聽話家長輕則大聲斥責,稍不順心就會打罵孩子。即使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也常常使用打罵的懲戒手段。據調查研究表明,在中國家庭中父母暴力管束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么,在這樣的親子關系下長大的孩子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筆者通過觀察本校中選定的15名來自沖突型親子關系家庭的學生,發現這些孩子普遍缺乏愛心、同情心,對于身邊的人和事總是一貫的冷漠對待,莫不關心。并且這些孩子在行為方式上也是屬于暴力型的,他們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一旦遇到意見分歧,他們往往也是大吵大鬧,有時候甚至會攻擊小伙伴。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幸福成長的基石,而不良的親子關系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因此,作為父母需要找到正確有效的方法,不斷改善不良的親子關系,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自信、善良、寬厚、陽光、快樂地成長。
(一)家長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父母既然給予了孩子生命,就有義務和責任讓這個生命蓬勃的成長。要想改善不良的親子關系,父母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首先,父母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對于孩子在成長中不可避免出現的錯誤或是彎路,家長要耐心引導,做到不急不躁;孩子遇到苦難或不順心的事情,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關愛和幫助。其次,家長要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以一位大朋友的身份見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塑造易于親近的、美好的、嚴慈相濟的優良形象。例如,當孩子出現一些錯誤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馬上訓斥批評,而是要細細分析一下孩子為什么會做錯事,要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剖析孩子的內心需求,這些才是父母應當做到的。
(二)家長要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尤其是年輕父母對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更是有著莫大的影響。而孩子也同樣像一面鏡子,完全可以照出家長們的對與錯。作為父母,只有清楚地了解、認識到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在生活中,父母要從孩子的言行中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完善自己,加強自身修養,讓子女愿意與父母相互交流,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兒女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