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麗
(張家口市懷安縣世恩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引言:新課改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做出了明確的指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保證該課程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上,則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且將其作為當前教學的工作中的重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得到很好地體現,根據實際教學的內容,強化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做好課堂問題提問,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得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激發,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形成。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體系重要內容,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增強學生思想政治覺悟,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出懂法、守法的人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結合政治理論、時事熱點、發展規律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對于實現預期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科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角度來講,往往包括諸多方面理論內容,并且理論主要通過實踐檢驗得出,屬于認識的部分。隨著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不斷開展,源于實踐的認識正在得到不斷地完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引導學生運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問題,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質疑,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除了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疑問以外,教師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這樣才能夠激學生的疑問意識,使得學生發出疑問之聲,大膽進行質疑。在學生進行問題的表述時,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形成。例如教師在講解“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使學生充分理解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說出疑問,而學生在進行大膽質疑的過程中,實質上也是創新思維逐漸形成的過程,不但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而且也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針對部分勇于發言的學生而言,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獎勵,鼓勵越來越多的學生進行質疑,使學生敢于探索、主動提出疑問,學生質疑時思維活躍,以及結合知識點提出問題,確保學生能夠深入掌握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維護,在保證學生充分理解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保證學生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則需要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需要,積極開展相關方面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具體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鑒于此,教師要引導高度的重視,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情況,定期開展相關教學實踐活動,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廣闊的空間。現階段,社會上出現很多不良的詐騙行為,為了學生具有較強的辨別能力,教師可針對此現象,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推動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各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路上的陌生行人,然后根據具體教師設計的具體情節進行參演。通過當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可將“學會拒絕”相關內容滲透到情境教學中,使得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掌握課堂所學知識,以此來保證學生對知識掌握和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時,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為各個小組分配教學任務,以小組合作形式搜集相關方面的資料,然后以報告的形式交給教師。在小組合作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實質上也是知識的吸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具有創新性的教學問題,當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小組討論,最后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制作成電子報告,并根據小組完成的情況給予相應的獎勵,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得到提升,進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這門學科開設的重要性,同時要做好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出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用,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積極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將學生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工作的全面實施,以此來保證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