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欣
(河南省濮陽市第五中學,河南 濮陽 457000)
引言: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語文或許并不是最難學的一門課,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都可以穩定處于中上的水平。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完全具備了基本的語文素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學校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還是以傳授教材上的基本知識點為主,相對而言實踐活動的開展就欠缺了不少,教師對于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視度也稍顯不足。具體體現在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低,古詩詞背誦能力差,常識累積少等。這些問題都會對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甚至未來的學習能力都帶來影響,短期內可能不會明顯體現出來,但是從長遠眼光來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會帶來很大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學環節中加強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每一位小學教師任務的重中之重。
雖然現代社會的發展讓工作中已幾乎很少會用筆來寫字,但是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書法文化不能流失。寫好漢字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劇本的基本素養。從小學開始給學生灌輸漢字書法的重要性,告訴他們能夠端端正正寫好字可以幫助其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字如其人,見字如面”,漢字同時也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練習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構建典雅的寫字環境文化,讓學生置身其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日常開展一些書法活動或比賽,同時結合班級文化建設在課室懸掛部分名家的書法作品,在黑板報中定期展示學生的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練字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每天課外可以堅持練字10 分鐘,并于第二天檢查課外練字情況。最終目的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的部編版教材對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要求,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好的閱讀習慣,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意常識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文語感。同時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鑒賞中外的知名文學作品。相信學生在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后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校應定期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最終愛上閱讀。“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獲的知識、體會到的喜怒哀樂都能在閱讀交流課上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分享自己的讀書方法,或者讓他們交流讀書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同時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如此一來,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還能使學生逐步愛上閱讀,最終通過豐富的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好的學習習慣。
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東西必須要讓他們真正地理解和領會才能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而這個過程離不開大量的活動實踐。同時學校也應為學生創造有利于活動開展的環境和氛圍。語文學科的活動需要能夠鼓勵學生運用自己日常積累的語言和文字水平去參加各項語文類活動,使他們不斷鍛煉自己的語文水平。1.語言實踐活動例如每堂課進行一個10 分鐘演講,讓學生來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時累積的一些知識和信息。可以介紹自己愛看的書籍,或有趣的新鮮事,甚至對當下時政的點評,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語言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把平時累積的一些信息展示出來。2.把語文能力的應用還原到生活總。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語文實際應用能力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并注重結合教材內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首先在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中秋啊,端午啊等,組織學生開展有關這個節日的古詩詞的收集和背誦,每個人背出一首歷史上描寫關于這個節日的詩句。然后每周寫2-3 篇日記或一篇周記,主要是鍛煉語文的文筆能咯,內容形式不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把日常所學的內容通過文章的形式展示出來。養成寫作的良好習慣同時也達到鍛煉文筆提高語文素養的能力。
綜上,我們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把學習語文與運用語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中受益,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