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竹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一直以來,為滿足讀者對空間多樣性的需求,圖書館空間的升級改造從未停止過,各圖書館不斷對環境進行改造改善。人們的需求習慣發生變化,不再一味強調苦讀,而是更樂意在舒適的狀態下獲取閱讀的快感。圖書館早已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借還書之處,朗讀區、展覽區、研討區、飲食區、冥想區等各種功能的配置更加人性化。在需求多樣化的前提下,如何為讀者提供有效服務,是圖書館需要思考的問題。
學生對圖書館的功能需求發生改變,近幾年調查顯示,高校達九成的讀者入館是為了自修學習,就業壓力等因素使考研風盛行,數量龐大的考研大軍在一個校園內搶占有限的座位資源,并且相比教室,學生更愿意到圖書館,因為教室不像圖書館那樣需要刷卡,進出人員比較頻繁,易受干擾,有時自修到一半,發現教室要上課,于是不得不重新找地方,攜帶著電腦書籍等學具奔走,浪費時間和精力。備課的教師們也更傾向于在到圖書館來,專職教師都是多人共用一個辦公室,且和行政辦公處于一個區域,有很多的外部干擾,教師們在辦公室內無法避免交談等社交活動,不利于進行深度思考的科學研究活動。
因這特殊情況的突然出現,座位緊張問題更加突出,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圖書館在學生返校復學初期只提供圖書借還、收錄檢索證明開具、電子資源使用、檔案查詢復印等服務,暫時停止了自修服務。然而,因防疫管控的要求,學生返校后基本只能校內活動,相較于宿舍、教室等場所,學生都更有意愿待在圖書館,因此,學生通過來信來訪強烈要求全面恢復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根據特殊情況變化與防控形勢的要求,適時調整開放服務政策,由開始的日限流300 人到1000 人到全面開放。
現有館舍老舊,既無法像新建那樣大刀闊斧進行創新性設計,又無法重新搭建,需要思考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節約安排出更多的館舍空間,用于改造成適用當下及今后的閱讀學習環境。雖然隨著電子書籍的發展,紙質館藏量放慢增長,但歷年累計的藏書總量遠遠超出書庫承載量,加建密集書庫雖然能緩解一部分壓力,但是依然會占用較大物理空間?,F有館內空間局促已是客觀事實,迫使考慮開拓館舍周邊環境,圖書館樓外區域存有大片空曠的平臺和廊道,可以考慮結合校園整體生態環境,改造臺階,以及在平臺廊道區域進行改造布置,既迎合學生的心理,又能為學生創造朗讀環境,實實在在提供服務功能。
圖書館空間大,但多是玻璃幕墻式,可開窗通風的比率不高,藏、借、閱一體化的功能布局會因通風不良、人員密集等因素而增加公共衛生事件擴散的風險??紤]公共衛生防控、保護個人隱私、通風采光等多重需求,將原先普通的面對面無擋板的緊湊型平板閱覽桌進行改裝優化,充分因時制宜,借鑒了電子閱覽室及目前各行業都在使用的桌面隔板,圖書館設計定制了用于閱覽桌的透明隔板,即不會造成空間的壓抑感,又滿足防疫安全,規避疫情傳播風險,同時給讀者相對獨立的個人學習空間,互不干擾,能很好地保護讀者個人隱私,符合當下及今后一段時間的需求。這次特殊情況的發生,讓今后的空間拓展設計會更加兼顧衛生防疫措施。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時移勢易,情況變化對策調整,當突發性重大事件來臨時,很多既定的規劃需要重新設計,圖書館要做的就是適時做出調整,提前在接下來的規劃里,完善圖書館建筑與設備的公共衛生防控標準,把應對突發重大危機預案作為重要內容。
圖書館的座位資源問題一直是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難題,學生學習自修的意愿強烈,加劇了圖書館“一座難求”的局面。為了更高效的利用座位,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座位預約功能,使用微信進行座位的預約,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交流平臺,比較適合學生的需求,是學生喜歡的服務方式,改善了傳統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方便快捷的實現了座位管理,創造圖書館內更加和諧的學習環境。然而當特殊情況來臨時,關于如何對進館人數進行限流,在現有功能上還無法實現有效化管理,功能也僅能替代一部分人力,并且必須是在讀者完全自覺按流程操作的前提下,需要掃碼、打開、點擊、獲取等一系列動作,如果有讀者未按流程操作,還是無法獲取實時的數據,意味著需要再次升級系統的服務功能,或者重新建設新系統。座位預約功能的升級拓展,是實實在在的技術進步還是治標不治本的噱頭,需要在使用中進行檢驗。
國際圖聯認為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的社會職能。高校圖書館要讓學生喜歡到圖書館,到了圖書館覺得收獲大,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讀者來了,需要進一步把空間合理布局,才能長久可持續的發揮圖書館功能。